当前位置:

院士退休制,这个应该有

来源:红网 作者:陆敬平 编辑:艾伦 2013-11-18 00:05:12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记者从有关人士方面了解,这可能意味着今后将实施强制性的院士退休制度,具体制度还需两院讨论后推出。(11月16日《新京报》)
  
  实行院士退休制,虽然还有待两院讨论后推出,但是一经报道,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笔者认为,这一决定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也是人性化的具体体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力不可抗拒。而我们实施很长时间的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确实为国家提供了大量顶尖人才,为加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有目共睹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近年来,有关院士的评选工作也常被人们质疑,至于弄虚作假和贿选等说法的真假没有最后定论,不好多说,但是院士终身制确实值得商榷。一旦被评上院士,除了出现重大原则问题的人外,基本上就是带着这一头衔直至终老。殊不知这样的制度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是违背自然规律。生活中,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就会每况愈下,再加上各种疾病缠身,有的院士由于年大体弱,生活都难以自理,需要别人帮助护理,再让他做科学研究等工作岂不是一句空话。既然你不能在适应院士的工作,那还戴着院士的头衔干啥。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达一定年龄后就退出政治舞台,我们的院士为啥就不能?
  
  其次是不利于优化人才和设施布局。我们知道,院士的评选条件和人数都是十分苛刻的。你占着名额又不能行使职能,而优秀的中青年人才又会因名额限制进不来,再就是你原来使用的实验室和设备等,别人也不好去强行使用,因而导致人才和设备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等,形成浪费。
  
  再次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俗话说,有压力才能有动力。而现状却是一旦入了院士门,就永远成为院士人。当然,我们不怀疑院士们为国为民的科研积极性,但是,这种大锅饭的性质仍然会养成人们的惰性心理,反正是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院士,福利待遇也不少。而打破院士终身制后,自然就会有压力,就会千方百计搞科研,出成果,否则,就可能头衔不保。因而谁也不敢懈怠。
  
  当然,这是一项重大决策,事关两院的发展大计,还需进行慎重细致的讨论,拿出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跟进,才能确保把决定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究竟如何决定,何时决定,必须有一个时间界限,决不能无限期的讨论下去,使其成为空中楼阁,无法着地。
  
  文/陆敬平

来源:红网

作者:陆敬平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1/18/320001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