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基本杜绝群租房”的说法耸人听闻,会让约750万蜗居在京的人不安,但这种担心源于对新闻和治理的误读,因为官方只针对那些违法群租的房屋,而不是一刀切将所有群租房取消,这也是一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其实,北京群租房一直存在合法和非法两极。北京住建委印发《关于公布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个房间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且应以房屋原规划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符合这些条件的群租就是合法的。需要治理的是那些非法群租行为,就像改建房屋结构分割出租,按床位变相分割出租,或者将厨房、阳台改装出租。一间不大的屋子住着十几人,不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隐藏财产、消防安全,官方若能及时治理,才能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事故悔之晚矣。
只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北上广,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这种趋势在城市化彻底完成之前是不可逆转的,北京目前的群租房治理根本无法应对汹汹的人潮,恐怕官方稍有松懈群租房又恢复原有的逼仄格局了,官方若不能全天候治理恐怕会无功而返。
因为,北京此次治理仍是运动式的,缺乏一以贯之的法律法规。反观美国、英国,都利用完备的法律规范群租乱象并保护群租权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美国要求房东须取得出租许可证,并规定群租房不能留宿任何人。英国房东也必须先申请群租许可证,每5年还得缴纳一笔许可费。而上海《关于加强居住房屋租赁管理的若干规定》规定,居住房屋应当以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一间房间只能出租给一个家庭或一个自然人。法律法规在认可群租现象同时,也对群租行为进行适当规范,才能兼顾城市、居民和租户的利益。
北京群租房患上“违法症”,摸底并用行政手段治理,只能取得眼前的效果,长期治理必须打“法律针”。唯有如此,才能在尊重城市化潮流基础上,让人之尊严自由和城市空间一起成长,规范的蜗居里将能飞出“金凤凰”。
文/赵查理
来源:红网
作者:赵查理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