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终,又到了盘点过去一年的时候了。关于国人的生活状态,“累”成了最多人最大的感受。“累”这个词,表面上意味着精神紧张,在某个情境之下,如果我说身体“累了”,那就休息一下,睡个觉,就不累了。可当很多国人异口同声用“累”来界定“年度感受”,这个“众人皆累”并不是大家一起放个假,出去旅游一下,或补个长觉就能疏解的,因为它的背后蕴含着民生问题了。
中国经济已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改革发展的红利切切实实的体现在国民生活水准上,这没有人能否认,就2013年而言,GDP增长也能保持7.5%,在基数本已较大的情况下,这个增量很不错了。按说可支配的财富多了,民生水准也能水涨船高,可GDP为何没有带来国人能明显感受到的民生增量呢?
其实,GDP增长给国民带来的幸福增量靠的是边际效应。并非说人的物质消费水平提高了,人也随之就更幸福了,就不紧张不累了。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舒适感很大程度上也要看同周边亲戚朋友邻居相比水准如何。你有我也有,我未必感觉更好,你有我没有,我的感觉很可能不太好。GDP是增长了,可是GDP增量中有多少是用于民生基金的?GDP增量的分配能兼顾多大程度的公平?最近有报道,到了年底,政府存款余额超4万亿,有钱就可能用于民生,改善国民本就资源不足的住房、医疗、教育条件,可由于“八项规定”的高压,政府既不敢花,又不投民生,虽然有预算制度的窠臼,可我们的政府官员除了要有“跑GDP”的本事,恐怕也要提升“会花钱解决民生问题”的业务水平,如此,GDP增量才能更好的转化为民生指数、幸福指数提升。
其实,GDP增长数据内涵与民生提升有特定关联。有些GDP增长与民生提升反而关联不大,比如地方政府大力搞房地产拉动地方GDP增长,如果房子本就很多,或房价高企,老百姓没法用合理的价格购上新房,这样的DDP增量带来的舒适度安全感就不大,反而让本地老百姓感觉累,还有些GDP增长,能解决的就业增量不大,反而增量落到少数人手里了,徒增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或被少数土豪或精英带到国外解决少数人的“安全感”了,这样的GDP增量让老百姓看着就不舒服不平衡,心里哪能不累呢?
现在的政府官员不能“唯GDP”了,一定水准的GDP增长当然要有,毕竟有发展才有民生绝对值增量嘛,可GDP增长带来的民生指数高扬才是检验GDP干货的主要标准吧。2013年,很多人喊累了,虽然有些人的精神累是自找的,可很多人都喊累了,我们的GDP增长我们的政府官员也要反思如何解决跟自己关联很大的“众人皆累”的问题。
文/程振伟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