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快报记者与清城区环保局长陈柏和进行了面对面采访,陈柏和表示录音中声音不是自己。而接到举报的清城区纪委表示,目前已启动调查程序,事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李琳说,录音中的“陈柏和”对朋友表示,以他今天的职位,要盯死辖区内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很容易的事情。“陈柏和”还表示,“清城区8个街镇,每个搞100万,就有800万,就算分你400万都够了,不用做其他了。”“如果他揭发我,我要他整间厂都倒闭。你说他会不会衡量,哪个比较划算?傻子都不会去告我啦!这是哑巴吃黄连,没得告的!办一间厂很难,盯死、整垮一家厂很容易,我们要把握好机会,抓紧落实好!”
这样赤裸裸的关于敲诈勒索的谈话,着实令人震惊。与其说这只是一场敲诈,不如更多的说是一种权力的滥用,腐败的张扬。
为什么一个环保局长可以这样明目张胆地敲诈呢?尽管此事还没有得到完全证实,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却极大可能地存在,而且还不只是在环保领域,只要涉及到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有执法职能的部门,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
这就引出了几个致命的问题:一是企业为什么经不起政府官员的整治?一般来说就是三个原因:一个是企业有违法之嫌;再一个是政府的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多;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法律制定得是否科学与合理。
但是从环保局长对企业的整治来说,更多的可能是利用法律来满足部门或个人的私利。目前来说,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一些企业环保意识不够强,当前环境污染存在很大问题。作为环保部门本应该是彻底整治,但反而成了他们的“创收源泉”。
这也让我们想起另外一个部门,那就是交通、交警部门的“超限超载”罚款,其实也是一个道理,本来法律赋予其部门的执法目的是要遏制超限超载车,可是他们的目的却是多收罚款。
这就引出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当前执法部门的“罚款GDP”问题,执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可以说,一些地方和部门主要就是为了多创收、多罚款,而且都规定了任务,至今没有得到解决。而这种体制下的执法创收,必然会给执法部门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以更多的腐败机会。
因此,如何解决执法GDP的突出问题,真正恢复执法的公信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就拿环保和交通的执法来说,肥了的是部门,罚款、敲诈、腐败受益是很多的;而坑了的是国家和老百姓,公路并没有因为执法而得到很好的维护,超载车辆也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物流企业负担越来越重。
而最为重要、最令人思考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究竟该如何理顺?不该管的坚决不能管,该管的一定要管好。现在看来,两方面都存在问题,一些投资、创业等方面的领域,政府管得过死,让市场进不去;而该管的领域比如环保、公路、食品安全等,却又沦为了部门的利益驱动。
简政放权的确是一场革命,建立法治政府任重道远。而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无论是审批权、财政权,还是执法权,都应该关进制度的笼子,都应该让其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文/碧翰烽
来源:红网
作者:碧翰烽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