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各种奇怪的企业规定在网络频频抢镜:上班上厕所需领导签字、瘦到达标才能拿到奖金、上班禁说地方方言,成了网友寻找笑点的“新大陆”。如今该厂“厂规”也来考验员工的生理极限了,这说明不人性的规则仍有存在的市场,且有“停不下来”的趋势。玩笑归玩笑,可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种凌驾于人权之上,违背自然人文乃至管理规律的“创新”规定真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么?为什么“奇葩”规则屡禁不止?
古语有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国家、机关、企业、社团甚至家庭都要有自己的一套规矩,一系列制度来管人管事。也许,“管人”这个概念在眼下这个鼓励沟通的社会会让人觉得刺耳,或者多少让人觉得观念落后,但在单位,尤其是企业管理中,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任何一家企业都要有管理制度和岗位纪律,毕竟这是一个企业保持其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最基本的东西。所以加强制度建设的思路是不错的。
但怕就怕在“歪嘴和尚念歪经”,把好事做坏,带来消极影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同样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发展过程中,若没有兼顾社会性,不顾及员工感受,“创新”只停留于如何赢取员工的劳动价值上,对员工与企业共赢的意识视而不见,企业制度的出台自然就不会从实际出发,不会去积极吸取被管理者的意见,导致“奇葩”规则频频亮相。管理层认为制度“妥妥的”的背后是必定员工的民怨沸腾。
然纵观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除了是表面上源源不断地绩效收入,手下通常都有着一群忠心耿耿的员工。所以,与其说是成功企业成就的员工的风光,不如说是成功的员工造就了好的企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说过:管理学上有三百多个方法可以解决一个难题,但是如果没有事事以成就员工为出发点的前提,那么所有的方法都是无效的。换言之,老板开公司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平台,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梦想,顺带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李嘉诚宽厚待才,澳大利亚企业家6500万元发年终奖等成功企业家善待员工的事例就更不用多说了。从尊重员工的角度而言,这些都是“奇葩”规则所无法比拟的。
厂规之所以“奇葩”关键在于没有切实考虑员工的感受,所以导致令行不止,威严扫地,落人笑柄。而对于“自己人”都考虑不周,可以想象,对于“上帝”的顾客们的态度可想而知。因而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企业即使可以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毕竟,赢了金钱,失了民心。
“奇葩”规则只能给员工带来抱怨与消极怠工,无法对工作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更不利于企业在现今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长久生存。与其靠单纯地提高劳动时间与强度来换取极其有限的企业效益,何不另辟蹊径,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先进的生产工艺,鼓励创新,提高服务质量等更加有效的手段来代替违背人性的奇葩规定,这样不仅和谐了企业文化,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企业的高效益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文/童亦劲
来源:红网
作者:童亦劲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