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之殇也得靠自身

来源:红网 作者:童亦劲 编辑:易木 2013-12-27 00:02:36
时刻新闻
—分享—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京举行。蓝皮书指出,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高达30.5%。(12月26日中国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史上最难就业季”刚刚落幕,又一个“史上最最难就业季”——拥有727万毕业生的2014届即将来临。每一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都要让全社会都捏上一把汗,关注就业难,不仅得关注就业的总量,还得关注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其中,农村高校毕业生就是一个大头。
  
  为什么农村家庭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不少网友将矛头直指千百年来国人津津乐道的“关系”:“好的工作都让城里学生抢了”,“农民没有关系网”等。不可否认,“关系”确实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毕竟有关系、有能力的家长毕竟不是多数,而且当今是崇尚能力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逼迫企业必须用能人、用好人,更不要说逢进必考的体制内的工作了。
  
  大学生就业不仅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但就业问题毕竟是个社会痼疾,虽然政府每年都有新思路、新政策、新措施,但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解决所有难题。因而,既然短时间内改变不了现状,那就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人生理想与价值。
  
  首先,要改变教育观。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早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成为了一种普及性教育,是基本知识储备的阶段,它只是为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基础平台,却无法替学生直接去开辟一条人生坦途。但在农村,仍然不少人把考上大学当成是“跳龙门”,认为大学生要比其他人高上一等。大学生要早日转变这一落后的观念,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其次,需改变学习观。能考上大学,大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不在话下。但在日常生活中,笔者发现,与农村大学生交流,不少人甚至是一句完整的话都无法很顺畅地表达清楚,很难想象他们在求职时若以这样的状态与面试考官交流,会有怎样的结果。因此,在大学这个时间相对充沛、资源相对富足的环境下,我们从农村来的大学生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硬知识”的学习,使得自己有一技之长,更要提高自身演讲口才、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等“软实力”,如此方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占得优势与先机。
  
  最后,得改变就业观。高不成低不就是大学生们就业的一个通病,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身上也可以发现这个毛病。这可以理解,毕竟好不容易从农村考了出来,若不能衣锦还乡,面子上过不去。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不少大城市的好职位都已经饱和了,如若没有非凡本事,恐怕也只能从最底层开始打拼。因此不如先就业再择业,先选择自己能干的,时机成熟再干自己本专业所学的,也不失为好办法。同样,国家政府每年都会有招募大学生村官、“三支三扶”、“西部计划”等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农村大学生出生于农村,生长于农村,对基层事务、农务活动了如指掌,加上受过高等教育,应当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包括农村家庭大学生在内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困扰社会良久,因而要良好的解决该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是希望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清楚,政府、社会、高校在大多数情况下关注、解决的问题都是比较宏观的大层面上的,而微观点上的问题,可能更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改变、去完善。毕竟自己的人生,还是得靠自己奋斗。所以说,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什么样状态来迎接未来,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最终的结果究竟怎样只有努力过不会留下遗憾。
  
  政府、社会、高校等各方面在形成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巨大合力的同时,我们的农村大学生也要自己帮自己一把,通过自己的努力,冲破现实的重重困境,顺利实现就业,不再让“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高达30.5%”这样的就业统计数据给农村高校毕业生戴“有色眼镜”。
  
  文/童亦劲

来源:红网

作者:童亦劲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2/27/323641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