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学生普遍缺少体育锻炼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体测连续几年成为舆论热点,不少高校甚至直接将体测结果与毕业证挂钩。即便如此,目前国内在校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依旧令人堪忧。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这种将体测或体育考试与升学、毕业关联起来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学生去进行体育锻炼,但是这种锻炼是短期的、突击的、应付性的,学生在体测或考试通过后,基本少有继续坚持锻炼的。由此可见,这种方法可谓治标不治本。
那么,这个建立“运动档案”的方法是否能彻底解决学生缺乏锻炼的问题呢?
首先从可行度来说,这个档案需记录学生每日的运动量,时间跨度从学生入学直至高中毕业,工作量实在过于繁重琐碎。
其次从执行度来说,学生的情况各不一致,不排除个别作假行为,而锻炼情况又易受学生身体状况或客观条件影响,监督和记录工作均难以持之以恒地开展。
最后从影响性来看,档案在国内对于个人而言的重要性人人皆知,这样一份特殊的“档案”直接暴露了一些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对其今后的升学、就业影响巨大,而真正益于身心的体育锻炼不应通过量化、记录在案的方式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恐慌或排斥。
国内学生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才是造成学生无暇顾及日常体育锻炼,最终身体素质下降的根源。对此,学校可以科学地量化不同年龄层次的运动需求,组织全校学生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每天固定时段进行集体锻炼,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都达到应有的锻炼要求。档案建立原本也是建立在这样日常锻炼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只要学校配合,严抓这项工作的开展,大可不必再大费周章为学生建立这样一份特殊的“运动档案”。
文/蓝芳玲
来源:红网
作者:蓝芳玲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