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姓衣橱”,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来源:红网 作者:范德洲 编辑:易木 2014-01-10 00:04:44
时刻新闻
—分享—
  “走!选衣服去!”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锣旗寺社区内有一间专门的“百姓衣橱”,衣橱内衣服、围巾、鞋子、挎包一样不少。街道内的困难群众每周一都可凭“爱心卡”到此选衣服,看中哪件拿哪件,不需给钱。而这些衣服、鞋帽则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1月8日华龙网)
  
  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一些最基本的生活难题,捐献一些服装,是一个必要的举措。正是着眼于这一点,许多地方,每到冬季,都要开展送温暖活动。不过,这些“送温暖”活动,有时,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为,单纯地强调“送”,“所送非所需”的尴尬,自然也就难以避免。如果在“送”的基础上,能够让困难群体主动地“自取其需”,那么,“送”与“需”之间,就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了。
  
  这样的无缝对接,之所以深受困难群体的好评,还在于,它能够给接受温暖的困难群众在最大限度上,不伤害他们的自尊。曾几何时,接受捐助而让一些受助群体的自尊严重受挫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全面反思。因为,大庭广众与众目睽睽之下,接受他人的捐助,确实是许多人不能面对的,尤其是,个别地方,为了彰显成就,还非得让受困者摆出种种造型以表达感恩戴德之情,这更是没有考虑到受助者的心理与感受。而“适合的,穿了就走”的“百姓衣橱”呢,显然就避免了这样的尴尬之处。事实上,这样的尴尬,不仅是受助者有,捐助者也有。社会中许多人完全是出于一种爱心而慷慨捐助,他们也并不是期盼受助者的感恩戴德尤其是当面感恩戴德。捐得轻松,受得坦然,这应该是“百姓衣橱”的一大亮点。
  
  而“百姓衣橱”的最大亮点在于,他提供了一个让更多普通市民奉献爱心的平台。平心而论,广大市民还是爱心满满的,以捐献衣服为例,许多时候,我们往往找不到捐献衣服的地方而只能一扔了之。“百姓衣橱”的闪亮登场,也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我们并不是缺少爱心,而更多的却是缺少引导,
  
  当然,要想让这样的无缝对接显得更加完善甚至是完美,我们还应该做好一个环节的引导,引导我们的受助群众在坦然接受社会爱心的同时,也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在感恩之心的引导之下,“百姓衣橱”,就会让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其乐融融。
  
  文/范德洲

来源:红网

作者:范德洲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1/10/324758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