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预防未成年学生自杀需全社会携起手来

来源:红网 作者:蒲松 编辑:易木 2014-01-11 00:04:35
时刻新闻
—分享—
  2013年10月前后,成都两名中小学生相继跳楼,10岁男孩军军更是在课本上留下“老师我做不到”的“遗言”,迅速传开的消息触动了徐晓玲,她是成都市国资委的普通公务员,成都市政协委员,也是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孩子的心理为何如此脆弱,要想到,跳下楼的只是两个孩子,还有许多遭受同样心理困扰的孩子。”徐晓玲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努力。(1月10日四川在线)
  
  中小学生跳楼自杀是家长的痛,是公众的痛,更是社会的痛。他们正风华正茂,处于年华妙龄的黄金时期。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的青春使命还没完成,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的梦想正在含苞欲放中急待绽放。如果他们走向自杀的“地狱”,他们将是最无辜和最令人痛心的悲哀。
  
  实际上,近些年关于中小学生因为“负担过重,而不能承受,选择自杀或其他方式结束生命”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也在深深地拷问着公众的灵魂,叩打着社会教育体制的“重量”。孩子们该怎样成长,究竟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达到怎样的效果等一系列话题都萦绕在社会有识之士的脑海里。
  
  当然,关于这个话题,其追溯到源头性的问题就是我们经常在议论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变和过渡。体制性问题虽然有点大或者高深,甚至难以取舍,但或许最简单的衡量标尺还是孩子们的快乐、健康和随性,这也应该是敦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依据和方向。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我们需要亡羊补牢,但更迫切的是反思现行教育制度和把对生命的敬畏与呵护拿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践行。一切以他们的安全、健康、快乐和随性为中心,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时时刻刻关注中小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力争不存社会“死角”。
  
  尽管这两起中小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只是偶发个案,但背后与之发生关联的却是系统、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无论是原因,还是解决的措施,都是整个社会的事,哪一方单独来谈、来实施,都解决不了本质的问题。正像徐晓玲女士所说的那样:不仅要重点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政府等一起努力,携起手来全方位打造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否则,无论哪一环出了问题,孩子们的悲剧都会重演,将会是整个社会的痛。
  
  文/蒲松

来源:红网

作者:蒲松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1/11/32486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