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七不准” 打不死“内部黄牛党”

来源:红网 作者:杨兴东 编辑:司马清 2014-01-22 00:03:44
时刻新闻
—分享—
  针对《中国经济周刊》关于“黄牛”称有铁路内部人员参与倒票的报道,记者采访了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强调,铁路部门对铁路内部工作人员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并已向社会公布了“七不准”的售票纪律和有奖举报的措施。一旦发现有内部人员参与倒票,一律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并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旅客监督举报,一经查实,将给予举报人重奖。(1月21日中国广播网)
  
  虽然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公布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宣称举报有奖,将对“内部黄牛党”进行严打。但纵观一部“春运史”,“内部黄牛党”俨然已经成为春运的一个重要角色,不论是类似“七不准”式的条例治理还是火车票实名制,乃至网络订票,都难以刹住这些“带头大哥”的凶猛。当然,这也不意味着这些措施完全无效。与往年相比,黄牛党的活跃程度已经大大锐减,只不过所谓的“内部黄牛党”仍没有束手待毙。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内部黄牛党所牵涉的问题,已经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恶性刷票,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权力寻租问题。这听起来固然有些老生常谈,但也确实是铁路行业存在的一个恶性顽疾:虽然人人皆知,但却难以根除。
  
  如何治理“内部黄牛党”,关键还要靠铁企的市场化改革。在未有改革之前,铁路运输主要由铁道部负责。而铁道部实际是政府的一个分支,铁路运输则还保留了某些计划经济色彩。当外部的大环境已经演变为市场经济,铁路行业所存在的这种计划经济空间就可能蜕变为一种权力寻租的空间。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双轨并行的经济制度,权力之手是有可能通过插手具体的经济事务,在两者之前牟取价格差价。
  
  现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行,铁道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所留下来的坏毛病,短期内很难一并扫除。新成立的“铁企”,在票务服务等方面,虽较从前有较大进步,但在制度监管等方面,仍与现代企业有较大的差距。旧有机制的顽疾,在一定程度上被“铁企”所沿袭。所谓“内部黄牛党”不过是其继承的遗产之一。
  
  更重要的是,就市场地位而言,“铁企”在铁路运输上有着一家独大的地位。当民众不满意它的服务,也无法用脚投票来实现倒逼。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黄牛党又恨又爱的缘故:恨它是他因为它的票价太高,爱它则是由于好歹还能买上票。而从制度管理的角度审视,这种一家独大局面也会带来衍生问题。失去竞争对手的企业,自身也放松了服务与管理。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战场上,对手已灭,还有什么动力促使他们与时俱进?具体到此类国有大型垄断企业,还有一个老问题:亏损由谁负责?盈利如何分配?唯有理清这些,使铁企成为真正的企业,员工对乘客负责,对公司负责,对企业利益负责,当然也就极大地压缩了“内部黄牛党”的利益空间,为根治这一问题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文/杨兴东

来源:红网

作者:杨兴东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1/22/325800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