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霖
近日,一段“市民反映问题被怒斥”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并引发关注。一名母亲为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畸形二度唇腭裂前往桂林市卫健委反映情况时,遭工作人员高声呵斥,怀中孩子当场被吓哭。(8月1日 光明网)
7月31日,桂林市卫健委发布通报显示,“已责令当事人向来访群众当面道歉,并对其作出严肃批评和停职检查处理。”群众有诉求找部门,这是群众的权利;解决群众困难,这是干部的职责。按理说,二者并不冲突,也没有矛盾,但是在该事件中,干部对于主动找上门的群众态度恶劣、语言粗暴,不仅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反而损害干部队伍整体形象、疏远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被停职检查,一点也不冤。
类似的现象并非个例。2023年5月16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信访窗口工作人员接听电话态度不好、作风粗暴,事后涉事人员被解聘。严格来说,不管是党的纪律规矩,还是管理规定,均对党员干部如何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规矩不遵循、有制度不照办,必然付出违规违纪代价。
群众主动找上门,必然是有诉求、有困难,就像事件中的王女士,怀孕期间的产检“一路绿灯”,没有发现胎儿有任何异常,孩子生下来却被诊断为先天性畸形二度唇腭裂,换谁谁不委屈?换谁谁又能接受?妇幼保健院归卫健委管,算是找对门了,但是工作人员蛮横的态度,令人倒吸一口冷气,找对门了,却遇到了“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站在王女士的角度,她无非就是希望卫健部门给个说法,希望能够妥善合理地解决问题,但工作人员的做法,无非是给群众“火上浇油”,叠加问题,激化矛盾。
且不说该事件如何解决的问题,单论干部为民服务的作风问题就值得探讨。服务群众绝不是一句空话套话,服务态度也不是“凭着性子”“率性而为”,党员干部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更是整个队伍形象。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正是对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的内在要求。因此,群众的评价就是为民服务的“晴雨表”,工作有没有做到位,服务态度是好是坏,群众最有发言权。解决群众困难诉求,秉承亲民态度才是好的开始,语言粗暴、态度恶劣只会背道而驰、徒增烦恼,甚至损害政府威信、腐蚀干部形象。
事件充分暴露出日常管理上的漏洞和干部作风上的弊病,不仅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一反三,广大党员干部都应汲取教训,唯有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以案为镜、警示威慑,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霖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