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该给房屋“治病钱”治治病了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易木 2014-02-10 00:05:30
时刻新闻
—分享—
  房屋也有自己的“养老钱”和“治病钱”。目前,就全国而言,这笔钱有可能达上万亿元。但是由于管理混乱,房屋的“养老钱”基本上躺在银行睡大觉,不但使用困难,而且不断贬值,即使使用了,也容易黑洞化,问题一大堆。(2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就北京来说,这笔钱的账目管理在“北京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业务管理归住建委相关部门,办理步骤先后到区房管局、市房屋安全鉴定总站、审计单位等多个部门,业主对资金的存取还要到银行,多头管理弊病太突出。据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程建华提供的数据,自从1998年实行“公维”基金制度以来,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的这笔钱累计金额约达到350亿元,使用额约8亿元。按此计算,基金使用比例仅为2.3%。
  
  使用比例到底多大为佳,业内人士认为,1%-3%都可以,原因是目前的房屋维修还远远没有到达密集的程度。如果现在就大幅度花费这笔资金,反而是不正常的。但是,由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公共维修基金就是房屋的“养老钱”和“治病钱”,关系到今后居民房屋的维修是否能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和苗头采取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能任由问题继续存在甚至严重化。
  
  先说使用难。这里主要是指“两难”,签字难和审批难。按规定,只有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以及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签字同意,才会进入审批程序。而审批流程则显示,在三分之二业主同意的基本条件后,还要经过鉴定、审价、数据整理、数据关联、维修、竣工验收、申请、审批、付款等九个步骤,才能真正使用上这笔钱。这样做,错了吗?应当没错。但出现“两难”,错就错在行政服务效率不高,甚至还要拉关系好说话,结果给以权谋私制造了肥沃土壤。
  
  比如,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维修资金的安全,虽然规定了严密的审批程序,但缺乏细化的操作规程,造成维修资金使用程序复杂,并且在设计和执行中存在几大缺陷。更重要的是,建设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作为维修资金代管机构的同时,又是维修资金的监管机构。这种双重性质的机构定位,使建设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集资金代管、监管职能于一体,集运动员、裁判员于一身。这就必然导致服务质量不高且容易滋生腐败。
  
  再说保值难。目前房屋的“养老钱”大都以活期形式存在银行当中。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为0.35%,但一些地方政府制定CPI指数控制目标就高达3.5%,是前者的10倍,这意味着房屋公共维修基金正不断贬值。一方面,作为公共维修基金的所有人,老百姓并不知道钱存哪儿了;另一方面,既然是基金,却没有科学运作,导致贬值,这显然在制度设计上是有问题的。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参考全民的养老金管理办法,以保值为目标,在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让其进入市场实现保值增值。
  
  至于房屋“养老钱”在使用过程中的黑洞化,有必要建立起责任倒查制度,为每栋楼房建好维修台账,从源头管理好维修基金的使用,保质保量,谁出问题谁负责、谁出问题惩罚谁。当然,从今以后,所有花费实现网上公开,接受其他业主监督,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所有这些问题,地方政府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应当责无旁贷,用改革担当重任,完成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
  
  文/朱永杰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2/10/32685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