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车改革不能成福利的饕餮盛宴

来源:红网 作者:张述 编辑:易木 2014-02-26 00:07:53
时刻新闻
—分享—
  有公车被内部人士低价买走;有地方虽经拍卖程序但不公开,存“暗箱操作”;多地发放车贴被指“变相增加干部福利”。(2月25日《新京报》)
  
  早在1997年,广东省就开始公车改革试点,历经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公车改革的节奏时起时落,然而对于公车改革的讨论却从未停止过。
  
  2013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八项规定),条例第五章对公务用车做了明确规定,给出了新的车改方向:“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如此简单明了的规定,给公车改革再次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以大的力度、坚决的态度,毫不动摇地推进公车改革,真正让公车不再成为一部分人的特权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车改革在许多地方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14年初,五粮液集团落下国有企业公车拍卖的“第一槌”;沈阳大东区首批拍卖121辆公车。甚至被公车改革所涉及到的一些地方公车司机也开始辞职改行,公车改革似乎正在迈向好的方向。
  
  然而,公车改革的大方向没跑偏,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公车改革能够在所有地方都落到实处,不管是报道中提到的“公车被内部人士低价买走”、“暗箱操作”、“变相增加干部福利”,都让人警醒,公车改革决不能成为一些人享受福利的饕餮盛宴。
  
  而究其原因,公车改革变味一是因为利益的问题,公车作为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物品,不管是买还是卖都涉及到金钱和利益的问题,这就让一些人想要从中捞一笔;二是因为政策落实问题,公车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关键在于各地执行,然而一些人就利用只有方向没有具体操作流程来大做文章,将不法收入纳入自己的腰包;三是一些干部没有守住自己的本心,忘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而更重要的,还是缺乏公开透明,一是群众对公车拍卖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即便想了解,也缺乏路径;二是一些地方主观故意地堵塞公开的路径,从而便于“暗箱操作”;三是对于公车改革缺少监督,尤其是缺少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所以,我们要杜绝公车改革成为一些人享受福利的饕餮盛宴,必须要在公车改革既定的大方向下,不偏不倚地搞好贯彻落实,谨守公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不能让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同时,要加大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让他们切实认识到,公车改革不仅是关于钱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党的自身建设和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必须要毫不动摇地落到实处,不能走样、更不能变味。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公车改革的公开力度,不断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公车改革成为群众看得见、社会看得见、过程公开、全程透明的改革。
  
  文/张述

来源:红网

作者:张述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2/26/328163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