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语课本配磁带问题,已经引起各地媒体的关注。有不少媒体指出,步入数码时代之后,磁带和录音机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而目前很多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听力配套材料却依然为录音磁带,在连“VCD”都已经过时的年代,英语听力磁带显然已经“OUT”了。
但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已是“鸡肋”的英语磁带,难以退出市场?教育部门的看法一是磁带远比光盘等省钱;二是教材统编,要“照顾”广大农村地区,为公平起见,所以还是用磁带好。
如此考虑可谓周到,实则不然。一本“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售价为26.3元,是其他高中课程教材的近4倍,原因竟是每本英语课本“附带”有3盘语音磁带。同是“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重庆、山东、河南等地仅售价8.9元,附带光盘的也才10元钱,且学生可自行选择。比较下来,磁带的成本并不低,更何况每年成千上万的磁带被弃之不用,如何做到省钱?如果真要省钱,有更好的办法——取消统一配备的英语磁带,改为要求学校英语老师把英语MP3资料发布在校园网,供家里有电脑、MP3的学生下载,也可提供光盘给家长复制。如果要考虑公平原则,照顾农村学生,那么在教材所配套的电子产品方面,可以实行“双轨并行制”,出版社可以提供少量磁带,供只有复读机、录音机的农村学生或城镇贫困家庭学生使用;CD以及网上资料同时发行,给家里有电脑的学生提供下载、复制服务。这样省钱又不失公平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两全其美的办法不采用,是什么原因在作祟?不论是《北京晨报》曾披露的教材采购利益链条黑幕,还是教育部门的“懒政”不作为,其背后都暴露出了现行教育经费拨付和教材采购机制的问题。
目前的教育经费拨付,主要由行政部门说了算,而按理,教育经费的预算及执行,应该由地区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如果有教育拨款委员会,很难出现这种高达千万元的明显浪费。而教材选购,往往由政府部门统一进行,所以行政部门不太愿意、也不善于做太多太细的与学校、教师和学生打交道的事。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种新的决策机制,让学校所属社区教育委员会、校内的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决定,方可减少引起争议的忧虑。这样,“鸡肋”不再,既省下大笔的开支,又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可谓两全其美。
文/莫棋惠
来源:红网
作者:莫棋惠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