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诧异的是,这笔校车补贴“要经过教育、公安、学校、交通等6个部门盖章审核”,也就是说,“6个公章仍然未能阻止造假”。
对此,相关教育部门称“疏忽大意了”。228个校车座位变成536个,竟好意思说“疏忽大意”?难道于洪区教育局校车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是体育老师出身?如果说有人造假,那么,228个校车座位变成536个,是车主给校车“加座”,还是相关部门在报批环节中“参水”?
相关新闻似乎给出了一点苗头:于洪区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说,“校车补贴原来由交通部门拨到街道,车主持相关证件直接领取,而现在补贴办理机构转到教育部门,区里确定校车由两家公司管理运营,教育部门和校车实际运营者(车主)之间,多了校车公司这一层环节”。这就对了,在关于金钱的问题上,有关部门加上有关公司,就满足了“勾肩搭背”的基本条件。
否则,相关教育部门的“疏忽大意”就更站不住脚,本来校车补贴由交通部门拨到街道,车主持相关证件直接领取,也没听说有人造假冒领,而现在补贴办理机构转到教育部门,还专门设立了校车管理办公室,如此在管理上加码,为何反而被“疏忽大意了”?其实,问题可能很简单,10万元校车补贴是财政补贴资金,本来就像一块“唐僧肉”,沿途的“庙宇”越多,遇到的“妖怪”也多。
以往,校车补贴由街道发放给车主,过程直接,手续简单。街道和车主,彼此都不像是吃“唐僧肉”的主儿。而现在,多了教育部门这个权力机构,还多了校车公司这个“生意人”,面对一份财政补贴,若想分一杯羹,对于“公司”这种角色来说,还不当生意来做?但相对于教育部门的“疏忽大意”,雨露校车公司负责人许某告诉记者,错误申报原因是公司经办人员在电脑制表中,“把数字粘贴错了,而公司没有认真审核,就上报了。”会不会因区区10万元太不起眼,让专门为此设立的校车管理办公室“疏忽大意”;让校车公司这个精明的生意人“粗心大意”?不妨试问校车公司,在你们的生意经中,是不是经常发生因“粘贴”错了而亏本的生意?
当前,某些主管部门在面临监管责任时,“盲区”、“疏忽大意”成了最好的托词。但就算在校车补贴报批过程中,存在“疏忽大意”和“粗心大意”,那么,冒领的10万元最终如何对号入座的?因此,交出10万校车补贴的“入座”清单,才可证明相关部门和单位,是把这10万校车补贴看得太轻了而“疏忽大意”,还是太重了而发生错误“粘贴”。
文/知风
来源:红网
作者:知风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