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思想政治课如何“华丽转身”

来源:红网 作者:田佳玮 编辑:艾伦 2014-03-27 00:02:34
时刻新闻
—分享—
  “如果你喜欢上一个女孩,但是她离你很遥远,难以靠近,怎么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吴秋君一直记得大一刚上思政课时万资姿老师抛出的这个话题,这让她原本印象中沉闷的政治课变得耳目一新。同学们听到这个问题后都乐开了怀,争先恐后地献言献策。万资姿点评说:“从身边好友、亲人入手,让这个女孩知道身边有一个你,而且还很不错,这是爱情道理,也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3月26日《中国青年报》)
  
  高深的理论让万千学子欲罢不能,理论创建者无辜成为被“恶搞”和“吐槽”的对象,思政教育之思想品德熏陶的功效荡然无存,只留下老师用点到掩饰着“课堂已沦为摆设”的公开秘密。国内高校思政课堂的现状,用“凄凄惨惨戚戚”形容实不为过。正因此,这一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恰如长长的雨季后一个朗照的晴日,悬崖边处一缕腊梅的清香。甫一推出,点赞者众。农村包围城市VS男生追求女友——思修课要“华丽转身”,还需高深理论“接住地气”。
  
  经典的理论之所以得以载入史册,绝非因其故弄玄虚,让人“不明觉厉”。于彼时,它仿若流星划过漫漫长夜,引起巨大轰动,甚至颠覆了时代、改写了历史。于今世,它依然焕发着盈然生机,发挥着其指导和借鉴的意义。其受得起岁月的冲刷,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向前。但因它用抽象的原理概括实践中的现象,所以常让学习者如隔雾观花,朦朦胧胧,只知其表,难入其里,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认识经典,学习理论之道有二:其一是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地明白理论是来源于现实,理论之于现实有其指导和改变的意义;其二,通过迁移方式,化理论之“陌生”为生活现象之“熟悉”。道理明了,但并非教育者怀揣一腔热情就能做到。理论与现实联系的前提,是要教师对理论有着很深的了解,仿若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除此之外,则需要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关注的议题,明白学生的兴趣。
  
  对教学对象的熟悉了解,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是实现高深理论“接地气”,课堂创新的突破点所在。这两点的实现,需要老师满腔的教育热情,也需要外界的支持和鼓励。让教学评估再次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提高对教师创新能力的考量水平、将学生的满意度作为课堂效果的侧面反应、让付出努力的教师得到肯定和认可、让搪塞应付者有所借鉴……只有这样,一种好的现象才有蔚然成为一种风气的可能。
  
  形同无人之境的课堂,呼唤师生间共同的话题来擦点思想碰撞的火花;高深艰涩的理论知识,需要走进学习者的现实生活建立交集;而学霸也好,学渣也罢,到底都还没有老去,澎湃的激情和青春余留的活力决定了他们之间共同的爱好:不是沉迷于对老态龙钟模样的理论推敲,而更愿意关心“城市包围农村”怎么和“追求女友”产生联系。
  
  文/田佳玮

来源:红网

作者:田佳玮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3/27/330781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