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愿意生病,不到万不得已没人会跟医生打交道。患者心里很着急,想得到医生的重视,可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了就诊室,医生只说几句话,不到3分钟就打发了。不过,反过来想,在效率至上的时代,3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干嘛非要絮絮叨叨地说上3小时呢?
每个人都有就诊的经历,很多医生一开口就问:“你得了什么病?”有人“吐槽”说这是最奇葩的问题,我得了什么病,不是要医生来告诉我吗?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还要来看医生吗?不过,通常来说患常见病、小毛病,不来看医生,自己不也去药店买药了吗,真的不需要医生说什么。如果病人在就诊前已经对病情心知肚明,只是需要医生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罢了,这样问诊过程其实不用花很长时间。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很可能你描述了自己症状,就能按图索骥迅速判断出得了什么病,对症下药就行。
坐诊医生得出结论,光听病人说也许还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还需要通过各项检查来查明病因,与医生沟通并不是治疗最重要的环节。看了检查报告,坐诊医生同样很快得出结论。沟通不仅局限于说,古代就诊的“望闻问切”其实也是沟通的过程,到了今天做各项检查的过程也应算入沟通中。现代医疗分科细化,使得一个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经常都涉及多个甚至十几个医生,护理及各种医技人员,患者面对的是多头或多元化的医者,这更加剧了患者的陌生感和碎片感。治疗同一病患,也许在就诊室内,交流的时间是短了一些,如果一个患者把所有的医生的沟通交流时间算上,医患交流时间那将是3分钟的n次方。
在治疗过程中,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在知识技能、信息掌控等方面的能力,要远远优于患者。这种情况极易导致病人不需要问完所有的问题,医生就有最佳解决方案,直接遵医嘱就行。现在病人抱怨在就诊室和医生沟通的时间不到3分钟,说到底是对医生的不信任,不相信医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长期找某个固定的医生治疗,建立了稳定的医患关系,跟这个熟悉的医生哪怕交流时间不到3分钟,病人也不会觉得是在敷衍自己。
在平时的就诊中,患者大多希望医生能多花一些时间与自己进行交流,例如详细交待病情、解释病因,多倾听自己的倾诉等,急切想恢复健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与此同时,病人也要换位思考,理解医生的辛苦和压力,医生每天所需要接待的病患者流量大,面对络绎不绝的患者,为了保证诊疗任务的顺利完成,许多医生在工作中有时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节省下来。而且,医生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书写病历、下医嘱、开具各种检查申请单和处方,因此在与患者沟通时间上很有限。在这一方面,患者也要理解医生,不宜作过高要求和期待。
文/普嘉
来源:红网
作者:普嘉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