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向来是语言学习的四项基本功。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育被禁锢在应试教育之下,考试成为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卷面分数、书面考核成为初中生语文素质评定的主要方式。这种单向度的考察过于重视“读写”,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不少初中生卷面成绩高,作文水平高,看起来,语文学习基础扎实,但是一到交际时刻,却完全判若两人,吞吞吐吐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这完全与语文教育的初衷想去甚远。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新增“语文口语交际”考查,打破了“读写”制霸的局面,引入“听说”,让初中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更加灵活,更加全面,扩大了实际运用性,有效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
点赞同时,却不免让人担忧,加入“口语”考察真的就能一劳永逸,将语文教育推向均衡发展的道路吗?“语文口语”可千万别只顾上嘴。
“语文口语”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初衷是极好的,可是光做出这个决策,革命还尚未成功,如何执行,才是重点。确定什么样的考察方式,以什么样的考察途径,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占到多大的比例,这些具体问题都要一一落实。“口语”跟“书面”有着本质的不同,没有硬性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分数高低,大多数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考官手中,这就出现了权力集中的现象。而且新闻中强调,未来(湖南)省、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评选,将以平时综合素质评价及原始材料、记录为主要参考依据。这就进一步强调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作为组成部分,“语文口语”的重要性被加强。如何在权力面前防“苍蝇”,有效保证考察的公平性,防止暗箱操作,杜绝弄虚作假,整个考察过程透明公开,得到考生家长的信任,是“口语”考核面临的首要巨大问题。
而在目前教育的大背景下,仍旧是考试指挥教学,这遭人诟病不知多少年的情况,仍在继续,素质教育口号呼喊至今,还是改变不了这种情况。同样,“语文口语”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势必也会对中学语文教学环节造成一定的影响。多少年的语文教学都是重“读写“轻”“听说“,此时却要加重“听说”的分量,并且还要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工作,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学面前的挑战。并不是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有准备或者有能力接受这样的挑战,而这对学校的教学计划和风格也是一次冲击。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有条件的学校能够率先开设相关课程,开展相关训练,而没有条件的学校,则会被甩在后面,于是,不公造成的差距继续加大,好坏的鸿沟会继续加深,这又会进一步倒过来推动择校热,学区房等教育经济。
新的政策可能会引发新的教育“增长点”,新事物的出现往往缺乏经验,需要先行者,而在缺乏运行常规的情况下,则可能“乱”字当道。课外培训已经不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新鲜话题,当孩子本身基础较差,或者家长认为学校的教学力量跟不上,考核当前的情况下就会“病急乱投医”,“语文口语”培训班就会应运而生,不少所谓的辅导班瞅准了家长的焦急而盲目的心态,打着“应试”的幌子招摇撞骗,而课外辅导市场就目前来看,本身缺乏管制,乱象颇多,再加上新“培训点”的出现,难免会雪上加霜。同样,经济状况好的家庭能让孩子上辅导班,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则无力支出额外的费用,这也是埋下了考核选拔不公的隐患。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新增“语文口语交际”,本意是加大考察的全面性,促使语文教学全面发展,但是如果以上情况解决不了,只顾上考察“嘴”,不但达不到初衷,反而可能引发新一轮“考核”乱象。
文/朴鲁
来源:红网
作者:朴鲁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