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反腐别指望每次都有“卡哥”掉“卡”

来源:红网 作者:郭昌盛 编辑:易木 2014-04-26 00:27:22
时刻新闻
—分享—
  2012年12月6日晚,有人在江苏太仓“烟雨江南”论坛爆料称,太仓一公务员醉酒后将手包遗落在出租车上,里面有购物卡、洗浴卡、银行卡等各类卡片几十张,卡面金额合计3万多元。此事经过网络发酵,这名公务员有了个外号“卡哥”。太仓检察院据此展开调查,发现“卡哥”是太仓市沙溪镇建设管理所原副所长沈永刚,其存在受贿34万余元的腐败事实。随着“卡哥”的落马,检察机关顺藤摸瓜,又查处了太仓沙溪、双凤两镇6名干部,向这些干部行贿的工程老板最终也难逃法网。(4月25日《现代快报》)
  
  “卡哥”的得名缘自沈某的包包里有大量的购物卡、充值卡。坊间传闻,说是“卡哥”把自己的包落在出租车上,出租车司机交到有关部门后,发现包里有数十张购物卡、充值卡等等;有人说得还更为详细,就连照片是如何被挂到网上的都传得有鼻子有眼,情节十分曲折。不少人认为“卡哥”真是倒了大霉,一位网友甚至打抱不平:“时运不济啊!如果没有带着卡,如果不是喝醉酒,如果不是落下包,如果的哥不做好事,如果没有被挂到网上……还会被抓起来吗?”言下之意,“卡哥”落网完全是一个偶然。
  
  这年月,总有些贪官因张扬或时运不济而致贪腐案发,令人唏嘘不已。譬如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因不当微笑被网友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福建交通厅厅长李德金,被网友发现手戴5万雷达镶钻手表、腰系15000元的爱马仕腰带;荆州市民政局原副局长易先华、陕西省宝鸡市原公安局长范太民、河北省秦皇岛市原财政局长姬向午、江苏省徐州市体委原主任王铜山……沈永刚夺得“卡哥”的称号,也因醉酒而起,“卡哥”落马后,当地沙溪、双凤两镇6名干部相继被查,且都和工程建设有关。就查处的案例来说不可谓没有教育作用,但仅就官员落马过程来说,“偶然因素”的存在对官员震慑作用着实有限,假如一些官员着实小心不露“馅”是否就会一直“安然无恙”呢。
  
  腐败分子处于公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公众才是反腐败最强大的力量。根据正义网公布的贪官资料数据,亲属共同受贿比例已达81%;行贿受贿的手段日渐隐蔽,60%以“红包”、感谢费、过节费等名目出现。但现实的悖论是,最有力反腐的公众,有时能起到的作用却是有限的,甚至不如小偷、情妇等“边缘人”。反腐形式上,相关部门喜欢进行一些“围观式”的反腐,比如廉政短信、官员参加监狱、计算腐败成本等等,不能说没有一点效果,但却是治标不治本的花样反腐。过于集中的权力导致腐败,尤其是在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环境下,资源的垄断者极易被利益所腐蚀,导致公权私有化、货币化。反腐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而权力是天然反感监督的,因此如何找到权力最为惧怕的对手并放手利用,便是反腐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根本。
  
  “卡哥”掉“卡”网络发酵后引相关部门重视,不得不承认网络反腐的崛起,为我们筛出了许多“混在金子中的沙子”,但网络的监督毕竟有限,还无法达到根除腐败土壤的功效,让腐败份子感知法律法规的威严,感知制度监督的严肃性。真正让反腐败斗争具有持续性,必须解决公众反腐败权利贫困的问题,比如能否让官员财产由现在的在内部申报转而向公众公开,加强媒体的监督等等。只有建立和落实常态化、制度化的反腐机制,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公众常态化参与对官员的监督,才能真正取得公众对官员的信任,才能让公众信任整个系统监督机制。
  
  文/郭昌盛

来源:红网

作者:郭昌盛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26/333406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