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29人考研,25人榜上有名,这样高的“升学率”,确实很牛。就是对比历年其他各地版“最牛考研班”,也不逊色,真可谓“俯首甘为考研牛”。不过,就像时光不会倒流,考研也不同于高考,而拿高考的热血和决绝来拼考研,总给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不伦不类之感。读大学的目的就是考研吗?如若不尽然,那“最牛”也就可能是“罪牛”。
如若是中小学生,说读书是为上大学,找份好工作,肯定会被点赞。如若是大学生,说上大学是为考研,找份好工作,没准会被当成“脑残”。大学之大,不止体现在知识的专业和深度上,更体现在心智的成熟和完善上。大学就是一个跳板,是跳向科研,遨游知识的殿堂?还是跳向社会,开拓崭新的人生?因人而异,但一股脑去考研,就有些“没头脑”了。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了大学,也是成年人了,要有起码的自我认识和规划,这个只要看自己,不需再向右看齐。人生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看;而不是走别人的路,让自己看。在这方面,高校的教育也要配套,因材施教,引导不同的学生修炼不同的技能走向不同人生。高校就该像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既能炼出仙丹,也能炼出孙猴子。
且看该校,高校不见高大学不见大,竟然还是高中的教育模式。一切为了考研转:实习开绿灯,辅导员帮“抢”自习室,请高分师兄指导座谈,每月一次模考……这还是大学吗?大学被高中附体,学生也穿越到高中时代。哪怕报错了专业,依然要发扬老黄牛精神,考他个天荒地老。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也偏离大学生的真实诉求和大学的真实使命。
放眼莘莘考研者,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醉心科研的,目标坚定,九头牛也拉不回;一种是迫于就业压力的,人考亦考,风马牛不相及。在考研的浩荡大军中,前者凤毛麟角,后者比肩接踵。学生自身没规划,又缺少引导,再加上高校“考研”式的教育,才壮大了考研队伍,造就了“最牛考研班”。这般“牛”表面很风光,个中隐情或许也很凄惶。
人生从不是捆绑消费,“最牛考研班”说牛也不牛。大学之牛,不在于考多少研究生;人生之牛,也不在于是否是研究生。大学考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考研、工作,无所谓优劣,人人皆有生存之道,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考研是一种选择,工作也是一种选择,无论哪一种,只要适合你发展,能实现自我,那你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牛”。
文/葛亚夫
来源:红网
作者:葛亚夫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