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证券分析师何时不再是“信息贩子”?

来源:红网 作者:乔瑞庆 编辑:夏熊飞 2014-06-10 00:04:16
时刻新闻
—分享—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张明芳“泄密门”在上周五闹的沸沸扬扬。而据记者了解,卖方分析师通过短信、微信等非正式方式向买方机构发送未公开内容、上市公司非公开信息几乎成为业内的“潜规则”。除此之外,还有联合调研、路演、私下小范围当面勾兑等更为隐蔽的“泄密”方式。(6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
  
  虾有虾道,蟹有蟹道。没想到除了正常的高额薪酬之外,金融界还有这么多隐蔽的生财之道!一场债市风暴,让我们知道了“万能丙类”的利益输送,一场“捕鼠“行动,让我们知道了“老鼠仓”的财富力量。还没等到监管层对证券业的“内幕交易”进行专项整治,券商的分析师先跳出来“自曝其短”了。满嘴术语,一口数字的“专业人士”原来是用来唬人的,真正有用的不过是短短朴素平实的几句大白话。
  
  张明芳也算是分析师中的“大牛”了。公开报道的信息显示,张明芳曾获2006年新财富医药生物行业金牌分析师第三名,并且2007年一下子荣登榜首,成为新财富医药生物行业金牌分析师第一名,并且这个“荣誉”在2013年度还得到保持。可是业界传闻,如此行业“大牛”的专业研究报告却鲜少,并且研报数量随着其名声的增加而减少。
  
  想来,此女已经深谙证券行业的“分析之道”。“分析”本身并不重要,由数据和术语拼凑而成的长文不过是装点门面,糊弄一般投资者的。“信息”尤其是“提前获取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也许短短几个字或十几个字,就比几千字或上万字的专业研报“来钱快”。没有“信息”,没有哪个买方机构会看得起你,更没有哪个买方机构会买什么“研报”。对于证券分析师而言,和上市公司搞好关系,找到“重要信息”并及时传递给买方机构才是“王道”。有了“信息”就能被专业杂志认可,就能拿到分仓收入,真正“名利双收”,谁还去辛辛苦苦写研报呢?
  
  当整个行业对研报质量缺乏认真的评估,对分析师的分析行为缺乏科学的评价,而仅仅盯住“信息”时,没有分析师不选择当一名精明能干的“信息贩子”。只要证券公司对分析师的考评方式不变,今天的分析师如此,未来的分析师也会如此,尽管这是对“证券分析师”职业的亵渎。道德批判完全苍白无力,严厉打击也不过是暂管一时,行业监管更是无稽之谈,改变行为要从改变游戏规则开始。只有当证券分析师凭借自己专业研报能获得尊重和财富时,“信息贩子”才会消除。
  
  文/乔瑞庆

来源:红网

作者:乔瑞庆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6/10/337147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