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但其速度却是远远的低于社会变革速度,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相当大局限,若有某个在某方面特别出众的学生被知名学府破格录取必定成为新闻,就像前两年的“甲骨文考生”,因为他们在大众的眼中是“偏科生”,与传统教育中衡量好学生的标准是不符的。北京十一学校就用六年的时间探索了一条“个性化”培养的道路,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希望。在越来越多的例子充分证明成功取决于一个人最长那块板后,如何挖掘学生的个性、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挥“长板效应”是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曾有人说过“老师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其实这并不是指肢体语言上的蹲,而是指老师的心态。我们以往常常强调学生要尊重老师,但是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师生之间事实上不平等,老师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就不足为奇了了,一旦师生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缝,要想把它修复的难度我们可想而知。其实学生和老师一样,拥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性,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个性发展。
我们还有必要重视学生的否定性思维,培养学生批判能力和敢于质疑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被压制,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消磨,想象的翅膀就会被折断。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潜意识地引导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让孩子们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绚烂的火花。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这样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才会体验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优美意境。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独立而不孤僻。个性独立敢于批判质疑的学生在对自己所追求的事情往往非常执着,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老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心态的引导,宽容学生的失败,让他们能够在遇到挫折时也能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与他人的沟通合作,成功的人无一不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很高的情商。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人人获得发展。根据以往的经验,参加各类学生活动中的往往都只是固定的那些学生,剩下的人从不主动参加各种学生活动。这批学生我们分开来看,有些学生虽然不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但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另外一批学生是因为自信不足,往往羞于表现自己。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帮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长板”,发展自己的“长板”,让人人都获得发展成为可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用他对教育的热诚,用六年的时间探索了一条“个性化”培养的道路,走出了一条不同的成功路径。他对待学生像艺术家对待自己的作品,即使是荒野的树根,也要把它变成如根雕一样的艺术品。如果我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促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必将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欧阳志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志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