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些“医二代”又何妨?

来源:红网 作者:向定杰 编辑:刘艳秋 2014-08-01 00:08:20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发起了一项对3860名医务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显示,58.0%的受访者会力阻自己或亲友子女报考医学院校;如果能够重来一次,仅有10%的医生会依然选择学医。(7月31日《中国青年报》)
  
  医生为何不想“子承父业”?究其原因,无外乎自己对职业不满意甚至“寒了心”,进而将这种想法强加给下一代。在他们看来,当医生会遭遇收入与付出严重不符、职业荣誉感降低、工作中存在人身风险等现实问题,借用一句时髦话,可谓从医不易。
  
  从单个家庭来说,这个选择肯定是理性而且情有可原的,但是个体的理性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如果本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就因为目前稍有纠结的医患关系,成了高危职业,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白衣天使肩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何在?医生不易,请问患者就容易了吗?做医生难,那做什么不难?
  
  盯着天使的光环、捧着较高的薪酬、握着可以鱼肉宰割的手术刀,却几乎每个医生都会有一肚子的苦水和委屈,难道背后的真问题只是红包不好拿了,大处方不好开了,患者不好骗了?
  
  仔细想来,怕是“不愿子女学医”只是一种带有撒娇味道的无声抗议。因为抗议更多是表态性的,回到现实生活里,很多“不愿意”的医生可能还会送自己的子女去学医。笔者所在的大家庭,只因舅妈是医生,就有3个孩子走上了学医之路,我所在的乡镇有好几家是三代四代甚至五代从医的“医生世家”。因为学医永远是一个比较受人欢迎的职业选择,更因为医生是永远不会失业的职业。任何时代都需要医生,只要有人,只要人会生病,就需要医生,就离不开医生的专业帮助。君不见,招生季,医学专业热度不减、人气爆棚。就业季,医务工作者更是拉帮结派,四处活动关系,安插亲信,解决子女和亲属工作问题。
  
  同时,医学专业学生难见“医二代”也并不意味着医生职业将后继乏人。“医二代”放弃学医,自然会有其他职业职工的子女加入学医行列。此外,“医二代”相对于众多待就业大军,也只是一部分。报道称近六成医生阻子女学医,是否有点夸张?也有调查显示,在各级医院工作的医生,至少有超过一半是属于“医二代”,是受父母的影响和鼓励。
  
  那么,从医者为何还热衷这样傲娇地“分裂”表达?就因为他们被圈养在不甚理想的体制中,所以想突破围栏,走出围城?可是,一吐为快被放大之后,只会误导受众,造成医生原来水深火热的假象。
  
  再说,要改变目前的尴尬处境,光把板子打在医疗体制、归咎在社会风气上,仅仅是自我嘲讽,怕是说不过去。在物欲膨胀自我至上的当下,医生有必要先自我检讨一下!要从一种职业中收获尊严感,固然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得到社会的尊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得先学会尊重自己。不能因为别人不尊重我们,我们就放弃了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职业的尊重,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无疑,所谓“医者父母心”,选择从医,就是选择奉献和牺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想和激情的燃烧。从医也有风险,但风险不在于当医生的职业选择,而在于从医者能否掌握好心中的天平,掂量起良心的秤砣。
  
  文/向定杰

来源:红网

作者:向定杰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8/01/34232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