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来自年轻人的平台“整顿”

来源:红网 作者:吴佩雯 编辑:陈晓丹 2024-12-17 20:25:5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辣椒头图.png

□吴佩雯(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话题迅速登上了热搜榜。众多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攻略秘籍”,分享如何对抗那些让人“越看越贵”“越看越烦”的智能算法。他们通过模拟贫困状态,向算法传达自己经济拮据的信息,以期达到降低商品推荐价格的目的。部分网友称,在给手机“洗脑”后,同样商品的价格确实有了显著的下降。(12月16日 《每日经济新闻》)

除了这种反向驯化的策略,互联网上的匿名与隐身也成为了年轻人对抗算法的一种新手段。他们换上统一的粉色小恐龙头像,改成统一的昵称,加入“momo”大军。通过相似的头像与ID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喜好,躲避算法的精准追踪,摆脱基于身份标签的推荐模式。

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背后,是用户们积攒已久的苦恼与无奈。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大数据“杀熟”现象愈发普遍,网购商品的价格不断攀升,打车费用也越来越高,会员价甚至比非会员价更高。更令人担忧的是,标签化推荐机制和信息茧房效应日益显著,用户的隐私似乎已经完全暴露在算法的监控之下。大数据窃听、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频频发生,令用户犹如置身于透明玻璃房,安全感尽失。

对于商家和平台而言,大数据杀熟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利益增长。通过精准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商家能够推送更加个性化的广告和优惠,从而刺激消费。这种看似精明的盈利模式实则是一种短视行为,其本质是以牺牲用户的信任与利益为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在一次次遭受价格歧视、服务不公等不良体验后,内心的不满与反抗情绪必然会如滚雪球般不断累积。最终可能导致商家的品牌形象受损,用户流失严重。

用户的声音是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真正尊重用户的权益和隐私,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忠诚。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大数据使用的监管和规范,确保技术的发展能够真正惠及广大用户,而不是成为侵犯用户权益的工具。

来源:红网

作者:吴佩雯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6/51/145499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