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暴事件后的死不悔改到刚皈依少林就“在佛言商”,从兜售“疯狂英语”到叫卖“疯狂汉字”,李阳似乎正一步步褪去“青年导师”的光环,在自命不凡的“疯狂”道路上越走越远,几近沦为一个舆论笑柄。
李阳是否有“病”,心理学家早已给出了各种专业鉴定,但站在营销学的角度,又不得不承认,“李式疯狂”有其成功一面。尽管在新东方、剑桥雅思等同行的夹击下,其一手创立的“疯狂英语”早已不复当年盛况,甚至连“疯狂教主”李阳自己也一度沦落到给安利打工的窘境,但相比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如今却鲜为人知的“商界大牛”,李阳能够持续占据媒体版面那么久,恐怕连汪峰老师都要哭了吧。
事实上,对于李阳这一次的“疯狂计划”,公众早有心理准备。自打他皈依佛门那天起,就有网友猜测,此举可能是在为下一步的商业行动做铺垫。果不出其然,虽然仅仅只是皈依,并未正式剃度,但少林寺这块千年招牌已然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尽管到目前为止,所有这一切还只是李阳单方面的想法,少林寺会否接他的招谁也说不准,但就算最终少林拒绝了他的商业合作计划,对于李阳来说,免费地刷了回存在感,不也是一次胜利、一种收获吗?
李阳“疯狂”,谁该吃药?这是这些年人们一直在追问的一个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或许是他个人的性格所致,但睽诸李阳这一路的历程,从走红到“发疯”,其背后我们不难窥见某种集体造恶的痕迹——无论是早年间对于“疯狂英语”的追捧,还是“家暴门”事件后对“导师”的不离不弃,应该说,正是这股交织着“集体无意识”与“成功学狂热”的巨浪,成就了李阳,也毁了李阳——没有粉丝的狂热崇拜,李阳或许不会无度膨胀;没有过去的疯狂,李阳也不会被架上神坛,以至于如今根本下不来,只得靠更疯狂的现在来掩盖疯狂的过去。在这个意义上,“疯狂”李阳其实只是疯狂社会的一个牺牲品。
遗憾的是,这种社会风气至今并未改变,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盛。这一点,从时下李阳各处演讲的火爆场景中便可感知一二。这种火爆,与其说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不如说是极端成功学崇拜下的自我扭曲。这种扭曲、这种疯狂,与电视镜头里传销大会上的场景何其相似?
因此,单纯将李阳作为一个孤例拎出来进行挞伐毫无用处,需要追问的是,在李阳“疯狂”的路上有谁相伴?否则,即便李阳这个“偶像”今天真的倒了,明天也一定会有张阳、王阳出来“弥补空白”,而这无疑才是最大的悲哀!
文/王垚烽
来源:红网
作者:王垚烽
编辑:夏熊飞 实习生 肖博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