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校车“撂荒”岂能全怨政府“不作为”?

来源:红网 作者:邵宇芳 编辑:夏熊飞 实习生 肖博峰 2014-08-29 00:04:22
时刻新闻
—分享—
  浙江温岭市城西街道有个芷胜庄村,与一般村落并无二致,但村里齐刷刷停了52辆崭新校车,而且一停就是近1年。这片鲜亮的橙黄色老远就能看到,显得格外扎眼。(8月28日人民网)
  
  崭新的“黄鼻子”校车,在村里一停就是一年,甚至成了一些人的“公厕”,想想实在痛心,以至于不少网友在看见新闻标题的那一刻,就开始骂当地教育部门“不作为”,浪费宝贵的校车资源。然而笔者在仔细研读这则新闻后,却认为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这批校车并非教育部门购置,而是由“安徽驻台州商会”购买的,资金来源也不是公款,而是商会会员们“凑”的,目的是成立一家校车公司。因此,并不涉及公款滥用,所以也不存在“教育部门铺张浪费校车资源”一说。
  
  其次,温岭当地的教育部门已经尽到了告知义务,明确告诉商会的负责人,根据当地学校校车运力已经足够,再成立校车公司的想法行不通,即使成立了也只是一种“浪费”,但显然商会并没有听从劝告,而是一意孤行,新闻中也提到商会负责人的说法“当时会员们已经凑了2000多万元的资金,与其在那边干等,不如先把准备工作做起来,所以就一口气先把52辆校车买了,准备后期办齐证件后就可以马上投入使用”,是商会自己想要“先斩后奏”,这样看来,教育部门并没有什么责任。
  
  第三,按理说,商会主动要求成立校车公司,对于教育部门来说是有利而无害的,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在许可证上“卡壳”,但是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成立私人校车公司必须经过严格、细致的审批,这也是对学生生命安全的负责,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市场需求,不能盲目投资,这批校车之所以没有许可证,也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从这一角度看来,当地政府部门进行了调研、讨论,同样没有“不作为”。
  
  安徽驻台州商会为学生着想的行为值得赞扬和肯定,但是购买校车前不做好可行性分析,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想搞“先斩后奏”,造成如此巨大的浪费,实在不应该。笔者建议,商会不如重新组织人员,在周边县市进行一些调研,寻找更需要这批校车的地方,实在不行也可以折价卖给他人,总之,千万别让这2000万的校车继续“撂荒”了。
  
  文/邵宇芳

来源:红网

作者:邵宇芳

编辑:夏熊飞 实习生 肖博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8/29/345237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