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有图有真相的新闻,看上去更像是一则恶作剧。一块小小的黑板上,歪歪扭扭地用红笔写着“向云南捐款”的一片丹心,在下方则严肃而顽皮地写着“省纪委已来我市暗访,加强上班纪律,按时每天打扫各区域的卫生,不定时抽检”。虽是寥寥数字,信息量却丰富得让人错愕,看上去更像是在玩一出行为艺术。
很显然,这出通知是为了防范省纪委的暗访检查。在接到通知要迎接上级检查时,常常让下级如临大敌,谨小慎微,但是,对于一次没有告知、悄然进行的暗访,怎么就早早在下面掀起了如此大的动静呢?都通知到人了,这样的“暗访”还能算暗访吗?到底是个人不慎的风声走漏,还是上级曾有所示下呢?这并非是不怀好意的揣测,在此前国务院食安委的一次督查活动中,督察组尚未成行,便已通过媒体放出声音,提醒相关者“督促检查将突出随机抽查、暗访等措施”,这样的隔空喊话,或许是出于警告的初衷,但是,如此之下,暗访又有何用呢?无论是因于什么样的缘由,这样的“暗访”最终只是沦为了一场滑稽秀,虽可因此而生发出“皆大欢喜”的盛况,但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最终伤害的还是政府的公信力。
再从这则通知的逻辑来看,显然是存在上级暗访——加强纪律的因果关系。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没有暗访,就可以不加强上班纪律吗?难道加强工作纪律,必须要在暗访之下才能实现吗?更为让人唏嘘不已的是,连“按时打扫各区域的卫生”,居然也成了加强纪律的内容。姑且不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只是在此语境之下,懒政懈怠之风,足见得有多不堪。
于此而言,此出闹剧至少暴露出三大问题:一是如何保证暗访形式的有效性,如果是人为泄露,问题的环节出在哪里?如果是暗访沦为了一场秀,谁在其中主导?二是基层权力生态中严重唯上作风问题,为什么基层只是有惮于上级纪委的暗访?三是基层工作作风中的严重懒政问题,为什么连各区域的卫生都要成为不得不提醒的问题?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但不得不说的是,这又何尝不是基层生态最真实的描述呢?
从根本上说,依然在于基层权力监督的缺失。对暗访的“积极应对”,本身便是对来自上级权力监督作用的消解,而在同时,也折射出基层群众监督的乏力。区别于来自上级需精心组织的“暗访”,来自民间的监督更应该成为积极倚重的力量,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要实现群众监督作用,必须在权利保障上有所作为,让群众监督不仅能有所作为,而且能有大作为。
文/高亚洲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