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昨天举行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面对台下意气风发的俊男美女新生们,校党委书记侯光明教授却提起了最近频发的明星吸毒入狱丑闻,以此提醒这些演艺圈的后备人才,不要被眼前的名利虚妄所蒙蔽,坚守内心的净土。(9月5日《北京青年报》)
开学典礼上谈及校友的堕落很有冲击力,也很恰逢其时,刚刚步入梦想的顶尖艺术高校,被喜悦包围的年轻学生们需要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沉淀,繁华落尽之后需要的是砥砺前行。的确,不被名利蒙蔽的人生才能成就一番恒久的事业与不朽的传奇。然而时间与环境是雕刻人品性的两把尖刀,人格的培育不能止于一次开学典礼的演讲,一次演讲也不可能左右着学生们的思想。要让这些演艺圈的后备人才不被名利虚妄所蒙蔽,就必须正视高校本身及教授们是否被名利蒙蔽,要求莘莘学子坚守内心净土,先要审视高校还是不是一片净土。
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老师按照论文产量来评职称、一切为了就业或考研的教学目的,都昭示着传道授业解惑者本身就身处名利的漩涡之中。科研经费丑闻、教授作风丑闻、教授剽窃丑闻、高校谄媚权贵丑闻、招生腐败丑闻等各种新闻早已司空见惯。亲身经历现在高等教育的青年,都能感受到高校老师之忙,忙的很难见到几回,更别提课堂之外的交流探讨,即便是课堂上老师们也会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着名利观。
北大教授那句“40岁前没有赚到4000万不要来见我,也不要说是我的学生”依然还在不断回响,清华大学为了钱可以把教学楼冠名为“真维斯楼”。这些生动的事例以及高校学子们所见所闻无不佐证着有些高校的领导及老师们满眼皆是方孔兄,一门心思的沽名钓誉,当高校本身都被名利蒙蔽而不能自拔之时,身处其中的年轻学生们又如何能超脱呢?
笔者无意于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高校多深陷名利场无法自拔,而是想提醒那些初入高校,半只脚踏入社会的年轻学生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绝非易事,北影书记的谆谆告诫富有人生启示意义。莘莘学子要充分认识告诫的微言大义,务必先认清高校里的那些名利场的本质,莫喧嚣、莫浮躁,稳坐在安静书桌,永远不要让技巧凌驾于自己的品德之上,人生之舟才不会被名利的风浪打翻。
文/刘勋
来源:红网
作者:刘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