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1984年国庆阅兵终结,随着北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标语的历史镜头再现,邓小平的这段画外音更成为全剧收官的点睛之笔。(9月17日《新闻晨报》)
对于非电视迷的我,无意中看了两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自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追剧之旅,以至于在央视一套不放这剧的周末,竟会感觉到久未有过的寂寞和失落。
对于70年代出生的我来说,青少年时期通过书籍、影像获得的感知,让我感觉剧中呈现的人物与时代离自己是如此之近,全剧收官之际,回顾一下自己的收视感受,吸引我的有三大看点。
一是看小平同志用四川话讲理论。小平同志自己就说过,“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连最基层的老百姓都知道,小平同志的理论是讲出来的,不管多么宏大的大政方针,多么艰深的理论命题,他总能经过独立思考后,加以最概括的提炼,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简洁并不等于不经典,剧中,小平同志大白话一样的论述如一声声惊雷,发人深省。作为同是四川人的我,从没觉得用四川话讲道理、谈理论,是这么地雄辩、好听、过瘾、让人信服,同样也如剧中的青年一样,对小平同志脍炙人口的讲话“点赞”,以至翻出久未读过的《邓小平文选》重新温习,感受伟人的思想光华。
二是看青年们的责任担当。《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最大胆也是最成功的尝试,在于在原样重现历史伟人的同时,虚构了田源、夏建国、夏建红、刘金锁等一批人物。刘金锁为拨掉穷根,放弃高考推进大包干的农村大变革,田源适应国家政策不等不靠自谋职业,夏建国心系国运留校任教致力青年人的教育,这批青年是被文革耽搁了的一代,但他们不颓废、不沉沦,为国运走向思考,为国家前途努力,自觉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示出的那种理想和信念、责任与担当,实在值得当今的青年们学习,真的,没有谁能脱离这个国家,离开了这个国家,我们将什么都不是。
三是看改革的知易行难。《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呈现的76-84年,集中反映了改革中一桩桩大事件,不论是否定“两个凡是”、推进真理标准大讨论、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建立深圳特区,都面临不小的阻力和干扰,小平同志深知艰难,但始终坚毅果敢,以“杀开一条血路”的勇气一往无前,终使祖国年轻、人民富裕,改变了中国命运,走向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下,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需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毅,冲破重重阻力,推动改革往深处抓、朝实里走。剧终前,小平同志的一句“从现在到下个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想必正是对当下改革的提醒:改革知易行难,但必须解放思想,埋头苦干,知难而进。
文/宋飞
来源:红网
作者:宋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