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这一数字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养老服务行业被视为“朝阳产业”。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中间人”应运而生,但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值得关注的问题。(11月15日《法治日报》)
所谓的养老“中间人”,主要是指为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相关行业信息,实地考察养老机构后为其按需筛选推荐,并从中收取一定费用的人。
《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这一现象标志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围绕养老服务需求衍生出了不少新兴职业,其中,养老“中间人”便是典型代表。可以说,养老“中间人”正好迎合了行业发展的需求,成为风口上的新兴职业。作为连接养老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桥梁,越来越多的养老“中间人”在信息差中找到生存空间,并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据报道,“养老中介月入10万元”一度成为热搜话题,足见这一行业的火爆。
尽管养老“中间人”应运而生,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为老年人提供了必要的服务,但这一行业中也充斥着鱼龙混杂、野蛮生长的现象。现实中却有一些养老“中间人”采取“花言巧语”,在急需拓展市场的养老机构中收取各种推介费用,又在养老需求迫切的老年人面前“大肆吹嘘”。
养老“中间人”的职责应当明确,那就是“实事求是”,为老年人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而不是被利益驱动,变成了一场“骗人的把戏”。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养老“中间人”正是因为“谁给的钱多,谁的机构就好”这种心态,将老人带入了不适合、甚至不满意的养老机构。
对于养老“中间人”行业的野蛮生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打击那些“忽悠”的中介机构。对存在问题的“中间人”,要依法处罚,并对不良事件及时处理与公开,避免更多老人受骗。另一方面,尽早出台行业“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要求养老“中间人”进行报备和注册,吸引更多有责任心的从业者进入这一行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养老“中间人”真正起到连接养老需求和服务的桥梁作用,而非仅仅作为牟利的中间商。
养老“中间人”不能在这一行业风口上迷失方向,必须坚守职业底线,切实服务老人和养老机构,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