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中国扶贫基金会向社会发出“饥饿24全民公益活动”倡议书,邀请参与者24小时不进食体验饥饿,以表达对贫困弱势群体的关注。该活动引发众多争议,有人称此举为“作秀”。(10月17日《新京报》)
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贫困地区和受饥饿困扰的人群,这些人口更需要得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救助和帮助。而公益慈善事业要想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首先就要在培养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上下功夫。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不想做慈善事业,而是我们难以设身处地的感受到别人的痛苦而缺乏投身慈善的驱动力。就拿饥饿感来说,可能大多数人很少有机会体会到这种痛苦,因此我们也很难对贫困人群真正感同身受。而要感受这种痛楚,最实际的无外是自己切身感受一下饥饿。
类似于“饥饿24小时”的公益活动,对于唤起人们对饥饿人口的同情感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唤起了我们的同情,才能让我们自觉主动的去关心饥饿人群,只有发自内心关心饥饿人群,我们才能够自觉主动地帮助他们。
退一步讲,即使这种做法是一种“秀”,它也是一场有公益价值的秀,只要能起到唤起人们的同情心,给社会慈善事业添砖加瓦,作作秀又何妨?
解决贫困人口的饥饿问题,不只需要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同样也需要唤醒每个社会人内心深处的良知与同情心。只有让公益成为全社会的集体共识,才能使得慈善事业真正惠及所有需要援助的人。
文/郭晓冉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郭晓冉
编辑:宋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