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厦门市卫生监督机构公布了集中消毒餐饮具卫生抽检结果,在32家集中消毒生产企业抽检餐(饮)具369件,合格率达92.68%。(10月16日东南网)
市场,是消费者的天堂,但也有可能是黑心商家的“狩猎”陷阱。记得曾有酒店内部人士爆料,出门住店需自带毛巾,道出了酒店消毒领域的“潜规则”。无独有偶,餐饮具消毒行业同样存在类似情形。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再添一项“焦虑”。
笔者看来,消费安全领域之所以乱象丛生,骨子里是私利诱惑,表面上是规则失衡,说到底是市场治理的慵懒与混乱。处理卫生安全问题,如何监督是关键。
在餐饮具消毒行业的质量达标与否问题上,一直也存在检测监管专业化的“信息孤岛”,即内行人“不足与外人道”地封闭消息,而消费者则无力餐餐皆拿“银针试毒”。于是,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现实风险会被动接受,如若不是极端中毒事件集中曝光,便懒得去追根溯源、斤斤计较。故而,此类维权或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理论中,难以对簿公堂,而违规企业则乐得依旧如故逍遥法外。
从此次92.68%的抽检合格率以及化学残留“全达标”来看,当地餐饮具消毒行业在执行标准中的问题似乎并不十分突出。但从抽检的样本基数以及企业个数上看,除11家被点名企业未必没有“漏网之鱼”。与此同时,为数众多的小餐饮店亦是吸纳消费需求的主力军,其是否使用“黑消毒餐具”还不为人知。换句话说,此次抽检并不足以推翻由以往餐具行业负面新闻带来的舆论忧虑。
而要根除这种忧虑、保证食品安全,则尤须法律开道,行政执法主动出击“打头阵”。延伸执法触角、从严执行行业标准,同时杜绝“企业至上”的新保护主义,避免抽检执法出现通风报信或“灯下黑”的舞弊情形。
总而言之,惟有给行业率先消毒,餐饮具才会“净身”入席,威胁食品安全的“后门”才能紧锁。
文/刘健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刘健
编辑:宋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