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2006人的一项调查显示,87.7%的受访者依然认为,官员“学术镀金”的现象非常普遍。要遏制这一现象,88.8%的受访者表示要加强三公经费监管,严格审计。(10月21日新华网)
在我们这个时代,官商合作是被需要的,但所谓的官商合作指的是政府和企业的正当合作,而不是官员与商人之间的暧昧“私交”。而现在,工商管理学院的EMBA项目成了对官商之间一个“绝佳”的勾联平台。
在课堂上,“同学”间就能谈成大项目。事实上,谈成的项目都能实实在在的完成倒是一件好事,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随着项目谈成了,关系到位了,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省去审批检查环节的现象也来了。这样的情况之下,“学术镀金”就成了官员权力寻租的渠道而非正常的学习课堂。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需要人才,但不应是唯学历论。“学术镀金”作为政府官员升迁的方式之一,其本身应该具有更加深刻的作用,而非助长官场学历泡沫。很多高校也因此失去了学术尊严,一味巴结官员,给官员“开绿灯”,甚至有一些学者、导师自甘堕落,帮助官员“混”得文凭,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高校还能找回原来纯净的学术氛围吗?
官员能够主动深造,肯定是大家愿意看到的,但一脚踏进学术圈了,就要保证脚底干净,认真求知,而学术圈也要自觉自净。我们的社会在任用人才方面,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唯文凭论”的思想,但笔者以为,政府需要更加注重真才实学,设定更科学、公正的考察体系。提拔人才时,要注重业绩和能力,更要注重道德层面,而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政府部门要对官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高校也要懂得自尊,加强管理,让官员不能通过抢占教育资源进行腐败之行。
换个角度来说,学术镀金费用之高昂是远在官员工资之上的,如果这样的培训不能真正锻炼公务人员的业务能力,那么这笔开销不菲的公务支出就可以休矣。
我们期望,政府能够将官员的“学术镀金”,整改得更加纯净,让“学术镀金”成为真正有才有德的官员提升自身的良性通道,而不是给“隐性腐败”提供赖以滋生的温床。
文/偶然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偶然
编辑:宋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