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躺睡的“救命钱”如何能睡得安心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刘艳秋 2014-11-07 00:07:12
时刻新闻
—分享—

  “广州红会的救命钱,原来躺在银行大吃利息啊!”广州市红十字社会急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下称救命钱)日前爆出“2013年度利息收入高达191.85万元,而年度救助支出总额为160.68万元”的消息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11月6日《长江商报》)
  
  救命钱竟然躺在银行吃利息,更奇葩的是,年度救助支出竟然比利息还少。尽管红会方面给出了“因为去年有一笔定期存款到期,增高了利息收入”的说法,但是一个无法辩解的事实是,在性命关天的救助上,红会救命钱的“小家子气”,实在是让人难以淡定的尴尬。
  
  不妨先看看一组数据,根据广州红会此前的“成绩汇报”,去年广州红会专项资金救助了492位需急救而又无支付能力的伤者,偌大的广州,一年内真的只有也只能救助不到500位符合条件的求助者吗?再根据此前公开的资料显示,广州医疗救助资金于2002年6月正式启动,截至2014年6月底,共筹集3489.36万元(含历年利息收入),支出1806.09万元,救助4135名病患者,现结余1683.27万元。也就是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救命钱只用去了筹集资金的一半,是真的无用武之地了吗?而横向的一个比较来看,为什么民间救助病童公益组织——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却能将所筹捐款全部用于救助呢?
  
  对此,有媒体已经对救命钱躺睡的原因做出了详尽的梳理,一是由于缺乏有力的宣传,救助金成为不为人知的存在;二是过严的申请条件抬高了求助者的进入门槛。正是这些尴尬的存在,让救助金成为躺睡的“遗失的美好”。而从救助金的存在价值来看,乃是在于能“集聚国家和社会之力,向陷于疾病威胁的民众施以援手”。如今,在所谓的“资金安全”“用途保障”的目的下,让真正的有需求者求救无门,甚至是在焦灼的等待中,失去了被救助的机会,失去了救命钱的本质属性,其存在的价值又何在呢?躺在银行里坐吃利息,又如何能睡得安心呢?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从公开的审计报告来看,2013年广州红会的医疗救助基金的收入为194万,除去191万的利息,真正来自社会的募捐收入不到3万元,这更是一个让人尴尬的数字,当中可能与红会的社会声望降至冰点有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收入上的尴尬,又是否与其躺睡银行有关呢?这很可能就是陷入某种恶性循环中,当救助金成为无水之源,躺睡银行的救助金又如何还能睡得安心呢?
  
  文/高亚洲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11/07/351492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