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高粱》为何受到观众青睐

来源:红网 作者:曹宗国 编辑:刘艳秋 2014-11-20 00:13:43
时刻新闻
—分享—

  电视剧《红高粱》日前落幕,在播出期间,该剧不但收视飘红,而且在乐视网16天的播放量突破4亿,创造了新纪录。该剧于2014年10月27日登陆北京卫视、山东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四大卫视黄金档播出,虽然在圈内一度被“差评”却获得观众青睐,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红高粱》改编自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是借了诺奖的光,这当然不无影响;也有人认为80年代初改编的电影《红高粱》作为张艺谋的开山作,成就了巩俐姜文等一代巨星,时隔28年,现在由郑晓龙执导、周迅、朱亚文、黄轩、宋佳伦、秦海璐、等领衔主演,观众对两代人的影艺比较颇有兴趣,这也不无道理;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该剧传达了原著的文学感召力,或者说唤醒了观众对文学精神的眷顾。
  
  无论是莫言的原著还是当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无疑已经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积累和艺术标识,成为观众的共同的审美体验,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和情感记忆里。而这,正是文学精神的魅力所在。文学意义上的那片红高粱是可以永远根植于高密原野、穿越时间而不枯萎的。
  
  尽管有评论尖锐地指出,“剧版《红高粱》基本上回避了抗日历史尤其民间抗战史的深入,或显现出对于历史再现的力不从心,退到轻车熟路的现代剧和宫斗剧的老路上,小说中那一段历史的悲壮色彩多少也被消解”,但此剧毕竟不同于近年充斥荧屏的那些情节离奇的宫斗剧和谍战片。它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九儿和余占鳌在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的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的传奇故事,充满原著所赋予生命力的释放和张扬。特别是在《红高粱》的大结局中,九儿的女儿惨遭日军杀害,余占鳌带领的部队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节节败退,最终,九儿义无反顾地走进高粱地,将敌人引至酒棚,随后砸破酒坛、点燃火柴,在熊熊烈火中与鬼子同归于尽,显得更加悲壮。观众评价说:“看到九儿牺牲完全泪崩”!
  
  这种影视与文学的密切依托和生发,确实是这些年来影视剧改编中难得的回归。应该看到,许多出自职业编剧之手的影视剧本缺乏文学内涵,而且即便是用以改编的小说文本也缺乏文学精神,这正是近年来的影视剧成为无本之木,让观众觉得没有看头的根本原因。当人们在观看《红高粱》时,感受的不仅是电视剧,更是红高粱所蕴藏的文学寓意。在人们已经感受到文学的饥渴的时候,大家越是会怀念那些具有内在文学精神的作品。现在观众追捧电视剧《红高粱》,正是对某种已失落的精神的一次回望。《红高粱》让观众重新体味到文学精神,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审美愉悦,并且赢得众多观众的共同美感,这对于矫正观众的消费口味无疑是相当有效的,对影视及文学原创者也应该有所启示。
  
  所以我认为,电视剧《红高粱》受到观众青睐,应该视为是文学精神的又一次胜出;而文学的精神,从本质上说来也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精神,文学精神的生发和张扬,又无疑根源于人民的主体和生活的源泉。老实说,我们不缺乏《红高粱》这样的文学故事,缺乏的只是对主体的虔诚和对源泉的根植。但愿《红高粱》之后,能看到更多富有文学精神的影视作品。
  
  文/曹宗国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曹宗国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11/20/35264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