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学生足球特长将记入档案,作为升学的参考依据之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6日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将完善政策,形成校园足球激励机制。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11月27日《南方都市报》)
足球成为必修课,并将作为升学参考,不难看出,国家对发展青少年足球的重视,可谓用心良苦。但因此便认为,国足有了未来和希望,这项政策充满万丈光芒,就未免过于乐观。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让足球成为必修课,还需很多的功课要做。
首先,相关的运动设施和师资就是必须要面临的直接问题。最起码每个学校都得有一个像样的足球场、相应的器材,最重要的,必须得有拥有足够资质的教师队伍。对此,教育部也表示明年全国将培训6000校园足球教师。由此可见,我们还处于筹备粮草的阶段,要想上升到全国性、统一性的校园必修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能说,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搞起。
除了不足,还有冲突。在体育特长加分被瘦身的情况下,若过于偏爱足球,是否有不公平之嫌?为了发展足球,是否可以牺牲,或者说委屈一下篮球、排球们?在笔者看来,发展足球固然重要,但一定不能因此去切其他体育项目的蛋糕,否则,就是摘了西瓜丢了玉米。
另一点,在依然没有摆脱掉唯分数论的教学模式面前,足球课能否保障?在体育课经常被所谓的文化课、考试课挤占的尴尬前提下,足球课的课时和质量能否保障,也是不小的难题。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也一定不能携带功利性地一刀切。应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以兴趣引导为主,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不能强迫学生爱上足球。强扭的瓜不甜,赶鸭子上架培养不出来足球人才的。
还有一点,也是历来备受诟病的问题,那就是暗箱操作的腐败。高考体育加分瘦身,一定程度上就是拜加分腐败所赐。而如何保证足球特长在评定、记入档案的过程中,不发生猫腻,这又触及了老大难的问题。
想让足球健康地走进校园,高效地走出校园,根本上还得依赖全局性的教育改革。整个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都要提升,要打破“德智体美劳”中,“智”一直以来独霸天下的局面。要知道,踢足球,首先得有好身板不是?在高校取消长跑,下调1000米跑及格线的现实语境下,阔论高大上的足球,就好比没学会爬,就要学跑。总之,发展校园足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文/王磊
来源:红网
作者:王磊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