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前媒体报道“河南漯河法官感慨:领导乱打招呼法官难做”一事,漯河市中级人民院刚刚给记者发来的通报称,此言为法官“酒后发表不实言论”。(12月7日《中国新闻网》)
3个月前,法官谌宏民发出“领导乱打招呼,法官难做”的感慨,引发网络一片声讨;3个月后,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通报称,此言为法官“酒后发表不实言论”,并对涉事法官进行了处理。吊诡的是,这样的处理结果,似乎从事件发生伊始就已经在很多人的料想之中:一个基层法官,你拿什么跟敢于“乱打招呼”的领导抗衡?一个无视法律法规的大人物,“拿下”小小的副庭长能费什么力气?
诚然,法官也是人,也有失去理性的时候。遇到知心朋友喝了点酒后难免“口无遮拦”,想到哪就说到哪。谌宏民面对记者大倒苦水,感慨“领导乱打招呼,法官难做”,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事实果真如此,只不过是“酒后吐真言”;二是虽然没有领导打招呼,但在工作中也能感受到某种无形的压力,“酒壮英雄胆”发几句牢骚。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是谌宏民法官酒后失态失言,板子也不能只打在他的身上。一方面,组织上在面对类似“来自基层的声音”,应当有足够的谨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宜一味地“围追堵截”。另一方面,对此事的调查处理没有逃出法院系统内部,调查结果本身就值得怀疑——宁可“错杀”一人,也不会让整个队伍的形象“受损”。
另外,调查认定一个“酒后发表不实言论”,居然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这也有些让人大跌眼镜,究竟是调查组方面“办案效率低下”?还是这个调查过程又在频频被“打招呼”导致久拖不结?
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必须将“人情”二字与公务相剥离。如果“打招呼”、“讲人情”、“写条子”等乱象依然存在我们的行政和司法中,法治社会就永远只是一座空中楼阁。
文/任启鑫
来源:红网
作者:任启鑫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