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双11”期间对电商平台抽查的结果却并不完全让人放心。抽查发现,有15个批次的抽查样品属假冒或高度疑似假冒产品,涉及品牌包括新百伦(NEWBALANCE)、阿迪达斯(ADIDAS)、雅诗兰黛(EsteeLauder)等,涉及电商包括天猫、1号店、乐蜂等电商平台部分店家销售的产品。(12月10日《现代快报》)
电商售假已经算不得什么新闻,可以说屡曝屡卖,屡遏不止,一时风声紧了,电商平台会加大抽查把关力度,商家自然也会有所收敛,然而待到风声过后,假货依然肆意横行在现实当中。
网络虚拟的背后的确有着现实监管难以渗透、触及的一面,但这不能成为假货在市场存在,甚至在电商平台横流的理由。售假卖假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同时还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交易的环境。长此以往,无论是对电商行业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进步来说都是无益的。
电商售假屡遏不止的原因,除了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不力,电商平台的自我约束不严之外,更多可能还是执法手段及惩处力度上出现了问题。一则是没能抓住制假贩假的源头给予精准打击;二则对违法违规的商家惩处力度还明显过轻;另外就是没能依法赋予消费者与不法商家充满抗衡博弈的能力,为不法商家投机倒把留下了空间。
以本次1号店对售假“退一赔三”的回应为例,“双11”一天电商平台就创造了几百个亿的销售额,如此简单地处罚,无论是对电商平台还是销售商家来说,实在是太九牛一毛了。而消费者在买到假货之后,一般不易察觉,待到使用过后或是过一段时间,由于举证质证的困难、时间精力付出可能大于财物所失,进而也就选择了忍气吞声,放弃追责。再者试问,如果市场中无人制假、贩假,那么还会有假货出现在电商平台之上吗?
我国电商的起步可谓异军突起,销售业绩更是突飞猛进,逐年递增,平台集团庞大,涉及商家、消费者等利益人数众多,但是现实中监管控制能力却始终是在以蜗牛般的速度挪动,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乱市用重典,要想消除电商平台的假,就必须有实刀实枪的真。一方面需通过严厉地打击措施,能够让售假行为得不偿失,另一方面需要狠抓源头,不让假货流入市场,进而再通过整合监管部门、电商平台、消费者等多方力量,及时发现查处制假售假等相关问题,不断缩小直至消除其生存空间和土壤。
文/刁志超
来源:红网
作者:刁志超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