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内外,一些“当下之问”成了聚焦的热点。而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在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转型的当下中国,有助于我们认清前行的路径、发展的家底和前景。其中“反腐败拖累经济发展吗”,就是焦点中的一个。(3月5日《陕西日报》)
没错,在反腐高压态势下,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言论:有的说八项规定执行得太严格了,不仅饭店、酒店生意大受影响,一些花农、苗圃经营者的生活都无以为继;有的说现在地方干部都不敢做事了,项目到了手里都不敢审批,怕多做多错,结果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说这种论调“何其荒唐”,首先是因为不合实情。以整治公款吃喝而冲击最大的餐饮行业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6%,2013年降至9%,但到了去年,这一增速回升到9.7%。而且,过去三年中真正受到冲击的高端餐饮业,增速经历了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目前回到10%。至于限额以下的大众餐饮业,增长率接近15%。而那些适合老百姓家庭消费的餐厅,顾客盈门、就餐等位,几乎是到处都有的现象。由此不难看出,所谓“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完全是没有根据的臆说。
诚然,杜绝三公消费,严惩权钱交易,都会使消费减少,但那斩断的,恰恰是“不正当利益”输送的链条,是见不得阳光的交易。如果任由这种“夜市”猖獗,我们看到的,将会是老虎啸傲、苍蝇飞舞,是更多的贪官家里的“黄金阁”“雅贿室”,是动辄超亿的现金,是烧坏的点钞机。
其次,说八项规定太严,干部不敢作为。这更是不合逻辑的推论。倘若说以往官员办事,是因为收了好处,那么那种事办得越多,老百姓遭殃越大。乱批项目、暴力拆迁、涉黑犯罪、腐渣工程……哪桩哪件背后,没有官商勾结的影子?没有权钱交易的罪恶?容忍那种作为,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就是构筑龌龊渊薮。官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把那些不干事的官员拉下马来,正是干部考核的要义。再说,中国不缺清廉而有作为的官员,他们为何不怕“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因为懂得做官别想发财、发财不要做官的道理,坚持心中的信念和理想,谨记官员的使命和担当。他们的“三观”中,党纪政纪和有所作为,从来不是对立的东西。
实践一再证明,只有驱除行贿受贿一类践踏市场公平原则的丑行,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加强干部考核,不但治贪,而且治懒,才能让干部振奋精神,才能使他们有所作为,最终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因而反腐“拖累论”,完全是杞人忧天的多余。
文/雷钟哲
来源:红网
作者:雷钟哲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