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一条来自陕师大的新闻,让人顿生一堆的感慨。3月24日,有位自称是陕师大的学生在网络发帖求助,称毕业前需交8万字的读书笔记。“我们都在忙着实习和找工作,哪有时间写这个?”通过网络咨询,如果找人代写,需要花费好几千元的费用。记者证实,陕师大目前对本科生执行《大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办法》中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选读的书籍不少于2本,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没有完成读书任务或毕业前考察成绩为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3月26日《华商报》)。于是,就有了网络发帖求助的学生。
貌似挺无辜:眼看要毕业,既要忙实习,又忙找工作,怎么交得出8万字的读书笔记?可别忘了,这是四年的作业,赶在毕业前完成,自然有点难,问题是那四年的时间都忙什么了呢?一个学期读两本书,一个学期写1万字,平均一天不到一百,怎么就完成不了?记得我30年前上大学,一张借书证能借四本书,我一个星期会跑四趟图书馆,平均下来一个星期至少能看10本书,每天写的读书笔记至少也有一两千字。当年如我这般读书的同学,并不少见。三十多年过去,让大学生读书怎么变得这么难?
此前看过一则来自北京的新闻,说某高校新生进校,竟在师哥师姐住过的寝室捡到四年没用过一次的借书证。不读书,也能读大学?有一则新闻,说有位研究明清小说的大学生,居然没有读完《红楼梦》,他以为看过电视剧就行了。不读书的大学生,时间都去哪儿了呢?最常见的风景是:男生玩游戏,女生看韩剧。摆一个红烛的示爱场面,动辄就会有几百人参与,上千人围观。2002年北京有个叫“蓝极速”的网吧发生火灾,烧死了25个通宵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随后,有不少大学加强了管理,不准大学生周末通宵上网吧,复旦就有学生受不了,埋怨“周末不上网吧,还能干什么”?后来,大学生都能带着电脑上学了,寝室就成了校园网吧,睡觉睡到自然醒,游戏玩到手抽筋。翘课也就成家常便饭,于是,刷指纹、对脸谱、用蓝牙……各种创新的点名方式纷纷登场。去年南开大学法学院的期末考试,第一题竟然是四张教师的照片,让学生选出教了一学期课的任课老师是哪位,这就意味着有些学生一学期都没去上过一节课……
在这样的背景下,陕师大的要求难怪让学生叫苦不迭。从党代会的报告看,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可见其针对性非常明确。若大学成了可以不上课的大学,大学生成了可以不读书的大学生,还能有什么教学质量呢?我见过一个新闻专业毕业的实习生,写一篇三四百字的短讯,字如狗爬,文句稚嫩;也见过一个本科数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应聘教师上模拟课,竟然不知道减少不能用倍数。
大学扩招了,升学率上去了,但有些毕业生的实际水平恐怕还不如半个世纪前的初中毕业生。若真如此,办这样的大学,有意义吗?送孩子读这样的大学,有价值吗?都说今年是教育改革年,赶紧想想办法,让大学都能认真地开课,让大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
文/慕毅飞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