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标准与监管挤干空气净化器的“水分”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2015-03-30 00:04:30
时刻新闻
—分享—

  央视最新一期《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披露,目前市场上不少空气净化器标称的适用面积大于实测值,有的甚至超标五倍。记者分别购买6台不同品牌、产地、价格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委托国内权威的检测机构对这些产品对PM2.5、甲醛的净化能力分别进行了检测。专家指出,许多企业生产的空气净化器宣称的去除率,仅为特定条件下的净化能力,却不向消费者予以明确提示。据称,国家标准委已启动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新一轮修订。(3月29日央视网)
  
  省略“特定条件”这个限制条件,将产品特定条件下的工作能力、能耗指标,模糊为一般状态下的指标。这种手法此前曾广泛见于空调、冰箱等电器的宣传之中。许多消费者在购买了据称是高度节能的空调或冰箱后,发现能耗指标大大超标,然而要向厂方讨得说法、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和主管部门主张权益,却显得格外困难。
  
  相比之下,国内各地的质监、工商等部门经常抽检各式各类品牌服装企业的产品,不少名牌服装因此被曝光处罚。服装企业被罚,通常是因为色牢度、PH值等指标超标,但其超标程度其实远远低于家电企业部分产品宣传能耗指标的“水分”。
  
  空气净化器厂家多为传统的家电厂商,这种新型健康家电的最大卖点当然就是,对PM2.5、甲醛等污染物的去除率。有意思的是,空气净化器去除率宣传上,直接套用了此前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的过度包装、虚假宣传手法,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省略“特定条件”,误导消费者购买实际运行去除率较差的产品。即便消费者通过长期使用,发现了厂家虚假宣传“障眼法”,也将同样面临维权难题。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证明,空气净化器性能检测在技术上完全可行,检测成本也没有夸张到一个天价的水平。为什么各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在近年来空气净化器不断掀起热销浪潮的同时,没有启动像对服装等行业产品的严管模式,主动出击,对企业虚假宣传行为给予严厉处罚?如前述,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空调、冰箱等电器产品的质量管理中。《每日经济新闻》2013年就曾报道,部分空调厂家以“一晚仅需一度电”“一度电到天明”噱头招徕顾客,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质疑。但有关部门对此依旧保持沉默。
  
  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已被启动修订,更加详细全面的标准当然会对行业、企业行为形成规范。但仅有好的标准是不够的。空调、冰箱等产品国家标准相当健全,却仍然难以遏制虚假宣传,症结仍然出在监管执法部门的行动效率上。像空气净化器、空调、冰箱这样的家电产品涉及的虚假宣传,说到底跟国家标准是否健全没太大关系。
  
  服装等行业市场规模大,行业集中度远远低于家电行业,市场主体数量更多也更为分散,恐怕这才是监管执法部门热衷抽查服装产品,来“刷存在感”的真正原因。而对于行业集中度很高的家电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热情就要低得多。
  
  也就是说,在不断完善行业、产品国家标准的同时,必须增加对各级各类监管执法部门的履职压力,让消费者维权和监督监管执法变得更为便利,才可能让那些“嘴上跑火车”的空气净化器、空调等厂商有所收敛,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研发,消费者也才可能买到更安心可靠的家电产品,不必因此远赴重洋。
  
  文/郑渝川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3/30/363700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