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南京六合区交通局副局长的徐亚俊,玩网络游戏差钱时,工程老板赞助了他4万多元。他带妻子在海南购物钱不够,工程老板又转了两万“临时救急”。他给别人安排个工作,对方过节来送礼,羊肉袋子里“藏”了1万现金。昨日,徐亚俊因被指控受贿82万多元,在南京六合法院受审,庭审中他多次表示,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自己受贿也是被动的。(4月1日《现代快报》)
南京的这位副局长可真够“委屈”的,本有颗清正廉明之心,奈何“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再加上行贿者们的“魔高一丈”,只好“被动”地走上了收受贿赂的不归路。真不知其在落马之后,会否发出“想做个好官清官,咋就这么难”的喟叹。
看多了落马官员声泪俱下地自我剖析与忏悔,徐副局长的这番自辩可以说还是颇有新意的,起码让公众看到了官员贪腐的外部诱因,也为反腐工作的继续开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要求。
这并非为落马的徐副局长辩解洗白,“社会风气就这样”、“自己受贿也是被动的”在官场中确实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屡屡被查处的塌方式腐败、窝案中,有不少官员确实是身不由己地“上了贼船”,官员周围也的确充满着不怀好意的糖衣炮弹,在拍蝇打虎的大潮中,这些可能腐蚀官员的外部环境与土壤,也应该引起重视,加大整治力度。约束官员的同时,为他们创造更加清廉的为官氛围,相信也是反腐工作取得彻底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作用。内心没有对清廉为官理念的执着信仰,以及对手中权力的约束与谦抑,才让“就是这样”的社会风气有了乘虚而入的切口。面对“被动的受贿”,如果能主动地拒绝,又怎会落得今日的下场呢?
官员面对“被动的受贿”缺乏主动的拒绝,既有官员内心的不坚定,也与对权力的约束乏力乃至缺失有关。透过这一案例可知,在大力反腐、重拳出击,形成震撼威慑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官员的防腐教育,也同样不可或缺。如果不狠抓防腐教育,强化官员清廉为官的信仰,使官员有主动拒绝“被动的受贿”的能力,那么腐败存量减少时也必将伴随着腐败增量的涌现。当然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措施,那就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让权力在透明法治的轨道之上运行。权力没有了寻租变现的可能,只能为公而无法谋私,谁又会去“主动贿赂”权力拥有者呢?
“被动受贿”的狡辩尽管如此苍白无力,但也提出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官员不想腐、不敢腐的同时,打造出一个不能腐、腐不了的良好氛围与社会风气。这是今后反腐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与深思的问题,只有官员信仰坚定了、权力有约束了、社会风气净化了,才有可能实现“天下无腐”的新局面。
文/夏熊飞
来源:红网
作者:夏熊飞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