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4月2日发布消息,在通报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第一战役”中,各地共有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有1家5A级旅游景区被严重警告、9家5A级旅游景区被警告,12家旅行社被吊销经营许可证。据悉,该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欺行霸市、垄断市场、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行为,今年1月至春节共组织开展专项检查5490次。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旅游投诉数量同比下降60.5%,旅游热点地区市场秩序出现好转。(4月2日中国新闻网)
旅游市场秩序问题,近年来一直备受舆论关注。一些热门旅游城市和景区的市场秩序混乱,管理服务不到位,强迫消费、欺客宰客现象突出,有些问题甚至长期存在。而到了春节、国庆长假,以及学生、教师寒暑假和多个小长假等旅游高峰时段,更多旅游景区都暴露出市场秩序混乱的弊端。
无论是一些热门旅游城市和景区常态化存在的问题,还是旅游高峰时段在更多景区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秩序混乱,都在引发大量的旅游消费纠纷和投诉。但相关城市的旅游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公安部门和景区管理单位,应对处理旅游消费纠纷和投诉,显得迟缓犹疑。很多旅游消费纠纷和投诉个案,最后是以有关部门和管理单位以偏向于旅行社等经营单位的方式,推动双方和解。对于旅游社等经营单位和景区管理单位一些相当突出的违规做法,尽管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管理法规和规章给予严厉处罚,媒体也不时曝光发出批评,但属地和上级主管部门却颇为暧昧。
国内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影响着国民旅行目的地选择,正如此前有关媒体和专家所分析指出的,正在推动有经济能力的中国游客更多选择国外旅行目的地。更多国内游客即便仍然选择国内的旅游景区出游,却不得不增强防范意识,对景区及相关的旅游社等经营单位抱以很强的不信任,竭力减少在景区当地的购物、就餐等消费,这反过来必然导致相关经营单位的营收下降,反过来诱发更多的强迫消费行为。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自今年1月至春节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已经促使整治期间的旅游市场秩序好转。此番通报44家A级旅游景区摘牌、10家5A级旅游景区警告、12家旅行社被吊销经营许可证的处理意见,已经释放出规范旅游市场“动真格”的信号,相信能够对旅游市场的诸多不规范经营行为形成震慑,推动地方主管部门和景区管理单位切实依照法律法规、服务契约改善管理服务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旅游局发出的通报,仅仅包括44家景区被摘牌、10家景区被警告、12家旅行社被吊销证照的处理结果,并没有向社会披露,这些景区经营单位和旅行社受到处罚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给予摘牌或警告或吊销证照的处罚而不是更严厉或更轻微处罚。
完整披露景区和旅行社受处罚的原因、法律法规依据,将可以让其他更多景区和旅行社单位进一步增强守法依法经营的意识,也将让广大游客了解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将推动游客更好的监督景区和旅行社等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旅游市场的整肃管理具有统一性,避免随意、人为调整整肃管理尺度,从根本上排除主管部门、经办人员利用监管处罚权设租寻租的可能。
文/郑渝川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