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葛朗台式”的贪官屡见不鲜。从““穿衣朴素骑自行车上班”,家中发现上亿元现金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到吃饭时只点一碗面,却在家中搜出现金上亿,黄金37公斤的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节俭”贪官们人前人后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让人震惊。疯狂敛财,却仍执拗地披着“节俭”的外衣;贪来的钱不用,却依旧欲壑难填,直至坠入无底深渊。(4月12日中国新闻网)
时下,不少贪官很善于,也习惯于“表演”,在台上、会上、人前都是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张口“廉洁”、闭口“清正”,而在台下、会后却是另一副嘴脸,大行腐败之事,大搞权力寻租、以权谋私,无所不用其极。其实,高调反腐是许多贪官的惯用伎俩,骑自行车上班的魏鹏远在家中发现上亿现金;一日三餐很简单,从不吃肉的曹培武单次受贿达百万;一人吃饭只点一碗面条的“水老虎”马超群家中搜出现金上亿,黄金37公斤……这些贪官,可谓阳奉阴违“两面人”的高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
不禁纳闷,是什么造就了“节俭”贪官们如此分裂的表现与人格?其实,官员为了保住现有地位、利益、名誉,同时为了牟取更好的仕途,玩“双面人生”成为很多贪官的共同选择。其一,贪官们装模作样,大张旗鼓、“沽名钓誉”地宣传自己,表现的忧国忧民、废寝忘食、清正廉洁,将“清官、好官、能官”的外衣披在身上,极力掩盖自己的贪婪,给民众留下“洁身自好”的印象和好口碑,以此来遮住世人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慧眼”;其二,官员看着“别人干工程挣大钱”,而自己大权在握,从“得几个小钱问心无愧”中得到权力的满足感;其三,贪图心里的平衡感。看到别人都在贪腐受贿,自己洁身自好就像吃了亏,不贪不受贿就心理不平衡,于是一次次受贿甚至索贿也觉得心安理得。
“节俭”贪官的出现,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败坏了官场生态,也会动摇了社会正常的价值观。不得不说,反腐败斗争的复杂和艰巨,斗争越深入,腐败者越会花样翻新。这背后暴露了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干部任用、管理、考核制度的缺陷。笔者认为,要用制度撕下“节俭”贪官的画皮,揭穿官员“大贪若廉”的伎俩,要学会识破其伪装面目,打击其侥幸心理,不给腐败者以任何可乘之机。
荀子说:“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以预见,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贪官是不会绝迹,他们的“表演”还会继续粉墨登场。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表演毕竟只是表演,演戏毕竟时间有限,妆总要卸去,外衣总得脱下,狐狸的尾巴肯定会露出。
而这首先要求组织部门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严把选人用人关,多渠道、多维度、全方位地考察干部,观其言、查其行、知其底,防止考察失实、失真。建立健全干部财产登记制度,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要真查实核,深查细究,认真负责地抓、较真碰硬地管,做到真管真严、长管长严。
其次,高扬处罚的利剑,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反腐败斗争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将反腐进行到底,才能让腐败成为官员不敢触碰的“禁区”。对于发现腐败问题,不论身居何职,能力多强、贡献多大,都要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
再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构建全天候的监督网,在领导干部教育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和公开、重大事项报告、责任追究等方面强化监督管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用制度的刚性,清除权力滥用的缝隙,不给权力寻租者机会,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公平、公正地运行,让“节俭”贪官在阳光下显形。
文/郑端端
来源:红网
作者:郑端端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