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一高校在校园内修长城”的帖子在网络上疯传,帖子中附带了长城的相关照片。长江商报记者昨日前往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调查,发现校园内确实修有“长城”造型景观建筑。校方称建校园长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校还建有钱学森广场、纪念馆、钱学森塑像等特色建筑,并放置有“东风二号甲”导弹模型、东风二号导弹燃料加注车模型、钱学森居所警卫岗等建筑。(4月16日环球网)
前日,该校宣传部副部长张重阳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学校已投入260多万元,下一步将进行‘文化装修’,目前长城古诗词石刻、浮雕等已运至学校,正准备安装,总投资达400万,半年后将竣工。”
对于学校花高价造校园文化,学生点赞之余,也有部分学生对此表示反对意见,花费如此大价钱建设“长城”,不如多完善一下学校的教学设施,有学生说:“建长城不过是学校吸引招生的一个手段而已。”
目前有的学校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一门心思扑在扩大招生规模上,对于如何优化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教学设备则不闻不问。只管把学生招进来,再放出去,不关心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毕业就业情况。
这样高价造校园文化也受到了错误政绩观的影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实它就应该是一个象牙塔,少一些社会上的浮躁情绪和短视眼光。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就应该潜下心、静下气地“树人”,不要只求“显绩”,不求“潜绩”。一任校长,一届班子,来了就修几幢大楼,完了拍屁股走人,人走了,楼旧了,还留下什么?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有名言说:“大学,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有大楼无大师,无谓大学,空壳而已;有大师,即使无大楼,依然生机勃勃。抗日战争时期的联大,就连凡夫走卒都可听旁课,无数学界大师留名青史,抗大身处延安,无大楼,连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但仍然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著名将领。
校园文化更要注重的是对无形的校园文化的营造,而不是“造”一些硬梆梆的“物”。几排苍老的梧桐,几栋铺满爬山虎的老楼,几阶踩踏凹陷的石梯,几位银发飘逸的老学者更能让一个高校显得有文化、有内涵。
高校需要“独立”社会,要一些不食人间烟火,要一点飘然仙居,如果完全跟社会一样,沾染上一些社会的不良浊气,便可能丧失其“独立”的品格与气质。
文/罗登
来源:红网
作者:罗登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