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排长队缴费问题,近日,用微信支付挂号费、药费的方式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试点运行。消息一出,有网友热烈欢迎,也有网友表示不习惯。(4月29日中国新闻网)
微信挂号自身就有两个概念。一是平台后趋于移动化;二是能够涉及互联网医疗的大范畴。这种互联网健康管理方式并不具备太多门槛,但是却给那些熟稔于微信使用群体以就医问诊的新鲜尝试。
不过,概念和实际往往存在不小偏差。笔者就是微信挂号的亲身经历者,在挂号窗口排了老长队伍之后,才被告知某位中医专家号早已告罄。“要想挂到这位专家号,你可以尝试微信挂号!”热情的导医志愿者如是说。
微信挂号并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关注医院公众号即可。本以为微信挂号是新鲜事物,自然不会和窗口排队那么资源逼仄。然而操作之后,才发现情况如出一辙。“医生只有那么多,不会通过预约就可以看更多的病人。”业界人士如此风轻云淡的一句话,着实道出微信挂号的隔靴搔痒之用。
微信挂号的初衷挺是美好。移动客户端的特殊属性和功能可以将患者和医生的直线距离缩短,从而创造出更加高效、智能匹配和链接,改善就医体验和效率。但三级甲等医院的资源呈极端的卖方市场化,这和12306上的火车票恐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资源没能够提供出更多的语境下,僧多粥少也只能让微信挂号是看上去很美。
通过微信预约挂号以求打造良好的就诊秩序,这种愿景从现在看还是道路漫长。微信作为APP工具,还不足以强大到能够缓解就诊紧张的局面。但也不要忽略到微信对于移动医疗的贡献性,它在挂号领域存在先天不足,但在医疗费用支付、打破各医院信息共享壁垒方面,则应有破局者的作用。
譬如个别大城市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就接入微信智慧医疗,这被认为是对今年两会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做出的有益尝试。不过就眼前来看,需要医院、银行等多家合力,才能够将医疗的服务感知提升到更多的指尖上去。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任何行业都该有大象起舞的想象力,更何况医疗这种关乎民生的领域。即便是微信挂号这种蚍蜉撼大树,也让人感受到一小步足以影响一大步的兴奋。而就目前来看,这种移动化医疗感知的模式,要颠覆传统看病模式还很远。但聊胜于无,或许更多互联网思维的破局者已在路上。在中国医疗改革的道路上,也确实需要这种小小的期待。
文/谢伟锋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