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多位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到,可望而不可及的职称晋升、过度倚重科研论文的评价考核、教书育人全凭良心成为他们热议的话题。然而,比起生活压力,他们更怕的是没有宽松公平的学术环境和合理的评价体系,期盼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教学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4月29日新华网)
30名副教授争1个教授名额,这样的竞争确实够惨烈。面对竞争,不同的人会想出不同的办法,有人会对照评选条件,找项目、发论文,以期迅速评上职称;有人却不疾不徐,兢兢业业教书,到了不惑之年,依然是个讲师的头衔。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产生不同的人生影响,有人因职称晋升的不理想而牢骚满腹;而有人却依然故我,不减不改当初之风采。
诚然,当前高校职称晋升有不尽公平合理的地方。譬如,教学与科研常常是一对矛盾,以科研为基础的评价考核机制,迫使教师做出“重科研、轻教学”的选择,“教学是个良心活,科研是自留地”,没有科研项目,没有论文,一个教学优秀的教师甚至有可能论为二流三流老师,滑落到高校底层。再譬如搞科研,项目申请也需要“位子”,青年教师可能还需要依附于“学术权威”,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局外人莫能道也。生活的压力,职称晋升的种种不公常常让人徒呼奈何,“一个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更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便是明证。
但是,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不存在没有代价的选择。所谓取舍进退,各有收获,“取”是一种本事,“舍”也是一门哲学。着急写论文,快速评上职称固然可以好处多多,待遇高了,工资涨上去了,实现了名利双收,但也可能荒废了教学。再说,30进1的比例,这得耗费多大功夫,得准备多久,才能脱颖而出。当然,就个人而言,职称晋升是大事,可是也不能不考虑现实。对于那些既不愿被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熏染,又不想在激烈竞争中迷失自我的人来说,放平心态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这种选择或许尽管包含着无奈,但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因为教书育人的空间、评价考核机制、科研学术的环境及项目申请体制等一系列体制和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而保持乐观心态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在这种心态下,可以踏踏实实搞科研,坐得住冷板凳,让职称晋升来得自然,来得水到渠成;也可以把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教学中去,上课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用正面积极、成熟理性的思想观念影响学生,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
世界那么大,自我价值的体现方式也该多种多样,职称晋升终究不过是人生路途中的一个选项。
文/杜建锋
来源:红网
作者:杜建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