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十三帮帮主”在网上反映,五一期间她在坐飞机时居然碰到了空姐销售飞机模型、LED灯、面膜的情形。对于“高大上”的飞机上出现“空中叫卖”,她不太理解得了。(5月5日《钱江晚报》)
市场无处不在,飞机概莫能外。如今航企已经步入微利时代,面对惨烈的航空市场的竞争,一些小航空公司,要想有一席生存之地,只有寻求差异化竞争之路。面膜登上飞机售卖,无疑是销售渠道的一次创新。从乘客角度说,满足了不同的个性需求,从航企角度说,获得的辅助收入提高了职工待遇,有利于改善服务,更使得廉价机票有了持续的可能。可以说,廉价航空公司正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和精明的消费者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但“空中商店”并非人人欢迎。反感,一方面在于其颠覆了飞机给人的一贯的“高大上”印象,一时不习惯难适应,这需要慢慢改变观念,逐步认识到飞机和火车、汽车一样,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交通工具而已;另一方面,空中商店确实也存在“影响了乘客的休息权以及售卖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难以让人信得过”等现实问题。
如何保证乘客的休息权,这不仅牵涉到销售技巧,也需要对乘客权利有足够的尊重意识。在具体过程中,这常常是欠缺的,并因此引发了矛盾冲突。如何处理乘客的不满,春秋航空公司的做法是:“要求机上销售应轻动作、柔语言,要给想购物的旅客打无语招呼,避免影响他人休息”,且“只要旅客抱怨,乘务员就要扣奖金”等,就很好地规避了矛盾。而销售的产品是否存在价高质次问题,这是乘客无法准确判断的,尤其是空姐亲切、美丽、职业化的形象,现身说法就更具有了迷惑性。这只能由工商、物价等职能部门严格审核把关。市场行为可以出现在高空,但监管不能出现真空。
空中商店不仅国内航班有,国外航企也屡见不鲜,不仅见于低端航企,中高端航企也在磨刀霍霍。如何做到将对旅客的打扰降至最低,又能激起旅客的兴趣,甚至让空中售卖成为航班的一大特色,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航企“空中商店”业务不断获批,靠航企自我控“度”已经明显力不从心,需要抓紧出台相应的制度对其约束规范,为乘客保驾护航。毕竟,空中商店总归只是一种辅助服务,安全舒适地将乘客送达目的地才是根本。如果两者颠倒,逼得乘客厌恶到用脚“赶走”不舒适的飞行体验,则悔之晚矣。
文/晴川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