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惩治公款饭局,不如管好政府“钱包”

来源:红网 作者:李振忠 编辑:刘艳秋 2015-05-18 00:03:1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领导干部因大吃大喝问题而被点名、处分,杭州、丽水等多地纪委亦就领导干部饭局问题发提示、打招呼,一时引起社会热议。警示越多,边界越明。随着各地纪委铁面执纪,八项规定深入人心,在各地建章立制的探索中,领导干部饭局的“红线”愈加清晰,公职人员“八小时之外”的“戒尺”也更加明确。(5月17日《人民日报》)
  
  关于官员“嘴馋”的问题,不是没有红头文件,也不是没有严格纪律,而是缺乏严厉惩罚机制。
  
  其一,假如治理公款吃喝一直坚持“吃多少吐多少”的原则,那公款吃喝者还会不会如此热衷?一般来说,公款吃喝会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会在人民意想不到的地方吃喝,会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法报销。然而,当发现问题之后,却鲜有“吃多少吐多少”的惩戒方式。要么下不为例,要么轻描淡写,要么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又有几个官员将吃下去的公款宴如数“吐出来”?
  
  其二,管公款吃喝的嘴,不如迈开纪检管理的腿。鹤壁市纪检干部李志军告诉记者,市纪检干部到西山宾馆查看当日账单底单,确实找到一张有李存民签字的3000多元账单,被并入培训费一起结算。由这起“群众举报出来的”公款吃喝案来看,纪检干部一跟进,真相立马显现,然而,没有被群众举报出来的公款吃喝行为又有多少?假如纪检干部真正负起责任来,真正迈开自己的腿,睁大自己的监管之眼,公款吃喝者真的会有瞒天过海的本领吗?正是因为监管的松懈,才造成了吃喝泛滥的局面。
  
  其三,治理公款饭局,不如管好政府钱包。公款吃喝之所以令公众不齿,令公众愤然,是因为公款吃喝到底是姓“公”。假如所有的公款吃喝姓了“私”,由官员自掏腰包,绝大多数宴请不会有大的问题。而所有的问题归结为公款吃喝最终要由公家来报销,即,所有官员非官员参与的公款吃喝,事实上是吃的国财民财甚至是民脂民膏。难怪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
  
  管理饭局的禁令长达20条,这样的饭局禁令被浙江丽水及吉林省等地不断翻版,然而,却没有哪一条禁令指向公款吃喝之后的严控公款报销,这是不是一种管住吃喝者的嘴的本末倒置?报道中列举了如下报销方式:一些人吃饭不敢开税控发票了,全部开成定额发票,分解入账报销;或是将吃喝费用开具办公用品发票,化整为零在单位财务报销;有的甚至将超出预算的招待费在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其他公务消费科目支出以规避检查。
  
  凡政府部门,必有种种报销渠道,而公款饭局的钱即便在名义上得到了控制,但禁止不了假账假由头假定额发票。而一旦公款吃喝没有过多的禁令控制,反过来其他超支经费也可以在公款吃喝经费中报销,公款钱包就是一个官员肥私花钱的“百宝囊”。不从政府“钱包”抓起,不从经费开支节俭控制抓起,禁令的作用,或许并不能令人满意。
  
  文/李振忠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李振忠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5/18/368141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