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清退高考移民,更要公布家长名单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刘艳秋 2015-05-28 00:02:05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5月27日报道,今年自治区已经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2013年以来,内蒙古制定政策,要求外省迁入学生参考前需在报考当地连续就读两年。但2014年底开展的检查发现,大量外省迁入学生并未实际在校就读,内蒙古有关部门对这批学生坚决不准予高考报名。经核查,相当多的移民家长为河北省的公职人员,许多还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他们采取非正常手段迁移户口、空挂学籍,并且伪造本人身份,组织上访,试图以人多势众向政府施压,行为十分恶劣。内蒙古有关部门已与相关省市纪律检查机关取得联系。
  
  “高考移民”的出现,是因为各省区市有着不一样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一些省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集中,投放给所在省市的录取名额相对较多,继而拉低了录取线。还有一些省区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基础教育水平亟待提高,也使得录取线有所探低。
  
  此前,不乏为“高考移民”现象辩解的声音,意思是说各省高考分数线不同,已经造成不公平,这也成为投机性的“高考移民”行为的源头。这种理解存在偏差。不一样的分数线,所反映出的不公平,主要指的是基础教育水平相当,却因为不同省份高等教育配置情况,造成录取名额和比率出现倍数级巨大差异的情况。事实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集中的发达省市,也相应拥有更为严密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运作“高考移民”的难度过大——如果相关人等具有运作生源进入发达省市参加高考的能量,也完全找到风险更低的其他渠道。
  
  通常情况下,“高考移民”是将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省份的学生的学籍、户口,通过违法违规手段迁入相对偏远地区、民族地区。这种做法相当明显的损害了迁入地当地学生的权益,挤占了后者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内蒙古自治区此番清退了1465名“高考移民”。这1465名“高考移民”如果逃过清查,顺利在内蒙古参加高考,以其人数的半数估算,也至少将占据700多个原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本区学生的录取机会。去年以来,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已经提高了对一些省市区贫困生源的倾斜力度。这也意味着,“高考移民”如果没有受到清查,很可能会以虚假的户籍、学籍信息,骗取名校录取资格,内蒙古等省区的很多优秀学生却将失去宝贵机会。
  
  从过往曝出的“高考移民”案例来看,要想成功运作“高考移民”,少不得迁出、迁入两地教育、户籍登记等部门和相关学校的配合,需要付出不菲的运作成本,也不可避免要产生权力利益交换。
  
  这样的运作方式,在此事中被重演。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经核查,证实“相当多的”移民家长来自河北省,还是公职人员,“许多”还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些人采取非正常手段迁移(孩子)户口、空挂学籍,如果有伪造公文证件的行为,就已经构成伪造公文印章罪;办理过程中,如果还涉及利益输送,还将构成行贿罪。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高考移民”的家长,在如意算盘落空后,还试图通过非法组织的方式,迫使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作出退让。这些家长,至少部分是公职人员,对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的性质是清楚的,却仍然作出如此疯狂的选择,其蛮横和嚣张可见一斑。这种行为,显然也有寻衅滋事的嫌疑。
  
  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能够严厉清查“高考移民”,并坚守原则,拒绝对闹事的“高考移民”家长作出让步,还将相关信息通报给相关省市的纪检机关。这些做法都是值得赞赏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起事件中,“高考移民”家长的行为,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违规,如前述,很可能已经构成多项犯罪。为避免这些人逃过法律和纪律追究,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应当公布涉事人员名单,争取国家教育、公安主管部门的支持,推动“高考移民”迁出省加快查办惩处。
  
  文/郑渝川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5/28/369159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